处暑来临,自然之语揭秘炎热是否结束

自然来给你讲讲“处暑”这个节气。
想象一下,夏天就像一个热情洋溢的朋友,它赖着不走,天气一直很热,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感觉永无止境。但是,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淌。
“处暑”,顾名思义,“处”有终止、躲藏的意思,“暑”就是暑气,也就是夏天的炎热。所以,“处暑”这个名字,就告诉你一个重要的消息:"夏天的炎热即将结束,要“躲藏”起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炎热会立刻、完全消失。你可以这么理解:
1. "炎热的高峰过去了:" 处暑标志着暑热天气的正式告别。之前最热的时候(通常说的“大暑”)已经过去了,所以那种“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酷热感,会明显减轻。太阳直射的角度开始变斜,白昼时间缩短,夜晚变长,地球接收的热量相对减少,体感温度自然会下降。
2. "但“余暑”还在:" 就像煮熟的鸡蛋,即使从火上拿开,它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热度。处暑之后,虽然炎热的主要势力撤退了,但之前积攒的“余热”或者天气系统的影响,有时候还会带来一段时间的“秋老虎”。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处暑后,天气还是会热一阵子,甚至可能比处暑

相关阅读延伸:处暑意味着不再炎热吗?(把自然讲给你听)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将至。“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气渐退。那么,处暑就意味着天气不再炎热吗?

从近10年全国高温结束日期来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高温天气普遍会在处暑前退场,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尤其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如上海、湖南长沙、广东广州、浙江杭州等地,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仍会出现高温天气。

这主要是因为,处暑后副热带高压虽然南退,但仍可能在南方地区维持稳定。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天空晴朗少云,地面升温快。此时,南方地表热量积聚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此外,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高温伴随高湿,体感更为闷热。

处暑的“凉”藏在细节里。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如果时不时来一场雨,就会容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景象。处暑时节,北方的雨主要呈现“凉湿”的秋雨特征。而南方的雨还是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主导,属于“湿热”属性。

处暑时节,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作物成熟较快。农事活动需特别关注天气预报,抢抓农时做好秋收工作。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高级工程师,人民日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

选题线索来信邮箱:rmrbstb@peopledaily.cn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2日 11 版)

王美丽

发布于 2025-08-26 13:13
收藏
1
上一篇:故事里的心理学揭秘,忽视型与溺爱型育儿模式如何孕育“毒果” 下一篇:把握暑假“黄金陪伴期”,家长必看,3招提升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