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卓著,时代楷模,真正英雄——电视剧功勋观感四篇章

这是一篇关于电视剧《功勋》的观感,围绕“功勋卓著,时代楷模,真正英雄”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功勋卓著,时代楷模,真正英雄——《功勋》观感"
电视剧《功勋》如同一部精心雕琢的群像史诗,以恢弘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中国历史上几位杰出人物的卓越功勋。观罢全剧,内心激荡久久不能平息,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部剧,更是一次穿越时空、对话先辈的深刻洗礼,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功勋卓著”,什么是“时代楷模”,什么是“真正英雄”。
"一、功勋卓著:铸就共和国的脊梁"
《功勋》选取了于敏、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张富清五位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足以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于敏:“氢弹之父”,隐姓埋名的功勋"。他的一生,是为国铸盾、为国献身的典范。为了国家的核事业,他隐姓埋名数十年,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最艰苦、最秘密的科研工作中。他的“功勋卓著”不仅在于科技上的突破,更在于他那份“以身许国”的无私奉献和淡泊名利。

相关阅读延伸:功勋卓著,时代楷模,真正英雄——电视剧《功勋》观感4

学时代楷模,向英雄致敬,我又利用业余时间从共产党员网上把电视剧《功勋》完整追了一遍。该剧分为《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八个单元,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让我们了解英雄的业绩,感受楷模的力量,感悟英雄的魅力。

D、黄旭华的深潜

1952年,在上海港务局的青年活动聚会上,黄旭华和李世英相识。那是李世英第一次给黄旭华理发,没想到一理就是一辈子。1954年,刚从列宁格勒造船学院毕业的严保国作为苏联专家瓦西里的翻译回国为祖国效力。关于仿制鱼雷艇,黄旭华向瓦西里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却被告知只需要学会仿制就好;黄旭华不服,学习中没少碰壁,也没少“坐冷板凳”,但他一直坚持着。

所长问老李谁的整合能力最强,老李说黄旭华。所长问黄旭华为什么不参加讨论,黄旭华说自己还没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他还说需要三面镜子:放大镜、显微镜和照妖镜。黄旭华终于能给李世英写信了,世英回信告诉他女儿的情况。

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核潜艇项目暂时下马了。所长告诉黄旭华组织上会留下几个人作为保留力量,继续研究,以备东山再起,黄旭华就是其中之一,黄旭华表示服从组织安排。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长来找黄旭华,让他带上这三年研究的资料去汇报情况。

黄旭华压力太大,于所长想尽办法安慰他,他告诉黄旭华从无到有本就是需要冒险的。严保国突然冲进来一把拉走了黄旭华,原来他爸有个做外交官的朋友从国外带回来了一个核潜艇仿真玩具。于所长告诉大家从现在起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上级指示大家将转战福禄岛。

李世英和春玲把下蛋母鸡“布娃娃”杀了炖成汤,黄旭华皱了皱眉头说那可是妮子的宝贝。二人回到院里就听到妮子和严海霞哭闹的声音,吵着闹着要“布娃娃”,严保国和黄旭华怎么哄都哄不好。李世英无奈走进了屋子里,并告诉黄旭华还剩下一些鸡肉鸡汤,让他吃下,不要浪费。

黄旭华告诉大家,作为总师他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在试验成功之后,把大家安全地带回母港;为了让战士们安心,黄旭华还宣布,他将和大家一起下潜。严保国理解黄旭华的心情,但不同意他这么冲动,可黄旭华务必坚持,并不允许严保国跟着一起下潜——如果出现“万一”,老严还留有全面资料。

为了核潜艇事业,黄旭华等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回家,并且不能向他人甚至家人透露半点秘密。父亲去世时,黄旭华没能回家尽孝;当母亲病危、核潜艇也试验成功时,夫妻二人才得以回老家,在母亲临终前见上一面。

就像前几年在电视上看到黄旭华获奖时的一段自述,是他母亲的原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国家最大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25.7.29

发布于 2025-08-22 19:13
收藏
1
上一篇:从82勇士到6673传承者,接过英雄枪,肩负责任前行 下一篇:钧正平赞英雄传承,从82岁到6673人,接过枪与责任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