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酷刑并不罕见,但将“惨无人道”这四个字用在吕后身上,似乎又觉得不够——多少人避而不谈,又有多少人把她描得比疯魔还狠毒?可吕后到底是谁?何以狠辣至斯?谁又说她只是靠枕边风便能一统江山呢!史书肯定记她的功劳,但暗地里一提人彘,诸多口舌都摇头。
戚夫人被人彘这件事,说老实话远比简历还清楚。她本也没什么出格的野心,却偏偏爱上了刘邦。本以为自己会顺风顺水,结果全家遭殃,孩子也死,自己沦为随时可丢的棋子。吕后对她下手,是嫉妒吗?或者只是仇怨积攒到极点?很难说全是某一种。事实放在桌上,任谁看都眼晕。
史料这么写,吕后是刘邦的发妻,她挑灯夜战,辛劳一生。刘邦落难时,她苦撑着家业,不惜进厨房种地,甚至熬过了项羽的软禁。那年,刘邦把孩子都扔了,吕后还是忍着没翻脸!有些人说,她忍辱负重那是真,但她的心到底碎了多少次?谁知道。
转而刘邦得了天下,却更亲近戚夫人。戚夫人年轻貌美,古人道“能歌善舞”,但那些赞美词太空洞了。实际情况是,她受丈夫宠爱,什么都不必做,只需陪着刘邦到处出征。身边侍女传话,说戚夫人只是一个逗趣的玩伴。吕后归隐后宫,地位本该稳如泰山,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废掉。
究竟是什么逼疯了吕后?有可能是她一手扶持起来的天下,却要让给一个小三之子。戚夫人没心没肺地诉苦,哭着闹着,也没想到要害人。可刘邦听多了,的确动了废子的念头。吕后几番劝说,无效,忍着等刘邦一死,才开始布置后手。很快,她让自己的儿子登基。戚夫人面临软禁,日子虽苦,但没死。
但事实没那么简单。戚夫人身处冷宫,还在忙着替儿子谋出路。吕后觉得烦,为什么不肯安分?一气之下便下了狠手。剜眼,斩手,割脚,喂药,使人不能哭不能叫,还不让死,只让活着忍受。御医奉命止血保命,也是为了让她多受几天罪。这到底是哪门子的母仪天下?谁家深宫会养出这样狠的心肠?事情传开后,外头议论纷纷。
其实医术再烂,但汉宫里太医还是有点手段。割去了戚夫人的四肢,却能活上几天甚至更久。古代没消毒也没止痛,但对权贵来说什么都能试一试。谁能想到,她会在臭气熏天的茅厕里发疯?戚夫人曾经美貌如花,一夜之间变得臭不可闻。宫女路过没人敢看,说她已经不像人了。这种细节历史没细写,可见当场没人敢吭声。
也有人说,吕后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杀戚夫人,毕竟俩人相处了十几年,曾经还坐过饭桌。可怨念一旦结上,什么温情都变成刀子。吕后越怕儿子失势,越下狠手。她不信戚夫人会安安分分做个寡妇。所谓女人善妒?倒不如说,是权力掺了仇恨。吕后当年受过多少苦,戚夫人以为自己能翻身,但错得离谱。
所以说吕后狠不狠?有时候狠透了,又似乎只是防范未然。戚夫人到底做了什么让吕后咬牙切齿?名分,宠爱,甚至储君之位。贵为一国皇后,吕后忍无可忍才出此下策。史书没明讲,也不能乱断,怕是那年旧恨翻涌,吕后自己都把持不住。没人知道她当时在想什么,脸上的表情也没人记下来。
可吕后并没有立刻杀了戚夫人。还让太医续命,这里面,是不是反而有点可怜?有时候极度的仇恨,反倒掺杂着迷茫。戚夫人忍受的痛苦,远超一刀致命。这么做是泄愤吧?又说不定是堵住所有人的嘴,绝不让她翻身。宫中流言说,戚夫人只剩下呼吸,身体像烂泥,眼睛不见了,喉咙出不了声。看了的人会不会做噩梦?也许。
你要问世人怎么看吕后,都会说太过狠毒。但时局如此,女人在宫中没有选择。她花了几十年稳住后宫,戚夫人轻松就能把一切毁了,谁能心安?不是说吕后天生冷血,她也是被逼出来的。但越看越觉得,这种报复方式过头了。人彘不是杀人,是彻底折磨。但反过来说,吕后哪能轻易饶了对手?这也叫一举两得。
奇怪的是,有些时候反而觉得吕后这样做有一种无奈,她被权力包裹到只剩野心。也许早年吃的苦,她还记着。她怕戚夫人的儿子将来卷土重来,机会就在几根手指,一个嗓子眼里,不能放过一点点。可是人说女人狠毒,总要把责任推到性格上。不是的,宫廷里每一步都不好走。谁真正见过她哭?
戚夫人最后的结局,依靠史料还原也不够精准。有的文献说她活了很久,有的说很快就死。古代没有麻药,没有截肢设备,她怎么能熬过来?医者说有短暂性的止血,实际上不过是在拖延痛苦。她到死时没法说话,没人听到最后一声哀嚎。也许她心里除了恨,还真有点怨,怨天也怨人。可回头看一眼,权力暗棋布满后宫,有谁能跳出去?
有意思的是,戚夫人当初干得热闹,如今呢,连名字都难找。网络最新公开信息显示,考古学者在汉墓壁画里发现过有关宫廷戚夫人形象的碎片,但都模糊不清。北京大学历史系专家曾指出,从生理学角度看,截肢加毁容的确可以维持生命1-3周,前提是及时止血且无感染。但这么多细节没法全查证,不如干脆承认史料有盲点。
顺着一些新史学观点,吕后其实并没那么天生残忍。她靠权术维系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把戚夫人变成废人,也有让人害怕的警告。毕竟,宫廷权力本就像影子,随时可能消失。有人谴责吕后不应该,更多人却只愿远远观望,安慰自己和这种事没关系。其实说到底,戚夫人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她能不能活?关心的人本来就不多。
你说吕后发明人彘,算不算一个历史标志?应该是了。酷刑的恐怖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本身。有人研究典籍,说汉朝没有正式记录人彘刑法,只有宫廷内部流传。考古数据也不支持多次使用。是不是个别情况?有可能是媒体夸张。网络爬虫追踪最新讨论也都没实据,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人们谈论这个故事时的颤栗。
权力、嫉妒、怨恨,每个人解释的时候都带点私心。历史不爱讲“如果”,但宫廷之事永远不给定论。吕后到底动了几分真心?没人能肯定。有人说她救自己儿子不惜一切,也有人说她只是一个掌控欲极大的女人。每种说法都有根据,也都自相矛盾,谁会在意真相?
其实说人彘只有一例,也说不定,后世想象出来的恐怖事情数不清。细究吕后和戚夫人的恩怨,个人觉得仅靠文字难以抓全。宫里明争暗斗,角落里的对话连史官都听不清。把反派刻画得太深,又没有实际数据撑着,容易模糊了世人对于苦难的想象。你说她残忍吧,她用的手段的确没人模仿。但过了千年,夸张和真实谁能分得清?
总的来看,吕后的狠手只能说是权力和伤痕一起倒出来的。人彘的故事传了千年,至今还让大家心里忐忑。真实的细节也许永远在历史迷雾里,但它让后人反复琢磨,权谋与人性的极限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没人愿意亲身去体验的谜,谁都会心里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