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生态之变,探寻好山好水中蕴藏的生态经济宝藏

我们来探讨一下“感知生态之变丨好山好水里藏着这些生态经济”这个主题。
“好山好水”不仅仅是指风景优美、环境宜居的自然禀赋,更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宝贵资源。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日益重视,“生态之变”——即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转型——正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好山好水里所藏匿的“生态经济”,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关键所在。
"一、 感知生态之变:好山好水的价值重塑"
1. "从“资源”到“资本”:" 过去,好山好水可能被视为免费或廉价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初级开发(如采伐、捕捞、矿产开采)。如今,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环保法规的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好山好水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被重新评估,并逐渐转化为可以核算、可以交易、可以带来持续收益的“绿色资本”。 2. "从“环境成本”到“发展机遇”:" 过去,发展经济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被视为发展的“成本”或“外部性”。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正和博弈”。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模式,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

相关阅读延伸:感知生态之变丨好山好水里藏着这些生态经济

今天,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稻田留白的“秘密”:

朱鹮稻收获惊喜

视频加载中...

稻农在忙碌,二三十米开外,朱鹮在悠然觅食。盛夏时节,湖南崀山脚下,镜头记录下这样难得的同框。这里迎来丰收季,收割机忙个不停。这片稻田,与众不同。

村民雷泽配介绍,稻谷有300亩,是朱鹮稻,比别人多卖三块钱一斤,一年来说比别人要多二三十万元。

作为全球纬度最低的朱鹮野化放归地,湖南崀山在2022年接收了首批朱鹮,它们在这里开启新生活。然而起初,一些村民并不欢迎它们的到来。

“朱鹮吃食的时候,就会踩坏我们的稻谷。这个田还能不能种了?”村民刘叙武这样回忆。

于是,保护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科普,村民们也逐渐开始接纳这些“新移民”,和它们分享稻田。他们在田间刻意留出空白,为朱鹮创造出觅食空间。大家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只为让朱鹮能在稻田里安心“吃饭”。人们还定期往稻田里撒些泥鳅,给朱鹮加个餐、换换口味。留住了朱鹮的稻田更洁净,生长出的稻米更受欢迎。

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村民 刘叙武原来我们就指望这一亩三分地。现在朱鹮来了,这个朱鹮稻更值钱了,我们的收入直接翻番了。

利用卫星跟踪器等技术,研究人员追踪了野化放飞的朱鹮,勾勒出它们的栖息范围。最近十多年里,朱鹮从1个野生种群扩展到14个野化放飞种群,足迹所到之处,像朱鹮稻一样,孵化出有机种植的茶叶、水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一个个生动的注脚。

酿酒葡萄产业、观鸟经济、林下种植

生态优势变发展优势

视频加载中...

宁夏贺兰山东麓,昔日砂石荒滩历经修复,变身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连片产区。今年,当地葡萄酒综合产值有望迈进500亿元

贺兰山葡萄酒庄园种植户 苏金萍:现在这里像公园一样,一抬头到处都是绿色,比以前挣钱多得多了。

河南信阳大别山北麓,当地通过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从50%增加到70%。如今独特的观鸟经济,带动当地观鸟行业的村民每年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

村民 高尤安:以前山里安静,现在天不亮就听见各种鸟叫。从前旺季只在节假日,现在民宿时常都是满房。

福建三明,静谧的森林在夏天里迎来“生命的怒放”。进入成熟期的铁皮石斛、金线莲、多花黄精、红菇,让整个森林都变身“粮库”。这些生长于林间的野生药材、山野菜,每年能带来产值超1亿元

三明沙县区南阳乡种植户 现在我们搞林下经济,搞搞旅游,忙的时候一天好几拨客人。

今天,人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国在12个地区开展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6亿多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每年能为每个中国人提供130公斤森林食物;300多条生态旅游路线,带来超万亿的市场活力

“七连增”!

国家用“真金白银”守护绿水青山

视频加载中...

生态向好,机遇变多,离不开国家“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生态环保的相关资金实现“七连增”,从3900多亿元不断增加到4900多亿元,年均增幅达到3.9%。

这些千亿级别的资金具体都花在哪里了?

除了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方面的投入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长江流域到青藏高原,七年里,中央财政一共投入了805亿元,用系统治理的理念,做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力度前所未有。

国家公园建设,是资金投向的另一个重点。七年里,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12亿元,把重要生态区域里的自然景观、旗舰物种、文化遗产都保护下来。

位于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三北”工程,中央财政在2024年设立补助资金,目前已投入220亿元,不断续写“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

总监制丨申勇 张勤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孙腾越

制片人丨李斌 丁雅妮 徐图 刘维

记者丨刘柏煊 赵旭 张明珠 王延均 刘然 牛巧刚 张涛 张孙川

制作丨张志 徐鹏翔 樊浩 王文蕾 陆阔达 张嘉懿

编辑丨张昊 张雨棣 张博

协拍丨湖南台 河南台 三明台

鸣谢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责任编辑:翟子昊

发布于 2025-08-18 09:12
收藏
1
上一篇:上博古埃及大展,冷门绝学焕新颜,活化千年文明之谜 下一篇:羊了个羊挑战升级,玩家过不了第二关的困惑与解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