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回提到:曹操接受荀彧(音同:寻玉)的建议,亲自率兵攻打汝南、颍川,大获全胜,还收服了虎将许褚。
作为曹操身边重要的护卫,寥寥数语,那曹操到底是怎样收服许褚的呢?
01
《三国志.二李藏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记载: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太祖巡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意思是说:许褚,字仲康,谯郡谯县人。身高八尺,腰阔达到了十围。仪表堂堂,雄伟坚毅,力气大得惊人。曹操巡行淮、汝一带,许褚率领部众归顺曹操,曹操认为他很雄壮,说:“这可是我的樊哙哪。”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负责警卫自己行营。跟随他来的同行者,都任用为虎士。
02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以刘备为正统,但是曹操又是三国历史中绕不开的人物。曹操的优点能一笔带过的,罗贯中绝对不会多说,甚至有的优点绝口不提。对于曹操的失败之处,则是大写特写。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罗贯中就不惜笔墨,描写非常详细。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总共有1191人。对于每个人的描写,真可谓是惜字如金。
曹操那时候还没有名满天下,也没有大权在握,曹操哪些地方吸引了“虎将”许褚呢?
一、曹操非同一般的胆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
千古以来,这句话不知道激励着多少英雄侠士。这其实也是曹操的真实写照。
董卓控制了朝政,更换了皇帝,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甚至抱头痛哭,却束手无策。而曹操向王允借了一把宝刀,要去刺杀董卓。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但是,这般勇气、果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洛阳,曹操提议反卓联盟趁势追击,其他各路诸侯各怀鬼胎,只有曹操率军去追击董卓了。
有胆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一个人只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胆识的话,成功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迈过那一步,就成功了;但是,有的人瞻前顾后,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就只能失败了。
胆识也表现在了人的气质上。有胆识的人,气质必定与众不同。
许褚是奇才,当然也不肯屈居人之下。
曹操的英雄气概感染性很强,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自然也会吸引英雄好汉,也包括许褚。
二、曹操礼贤下士的气量。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兵戈。 -----管仲
恰恰那个时候,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许多名士慕名前来投奔。荀彧、典韦、于禁等,这些名士又推荐了其他人,荀彧举荐了程昱(音同玉),程昱又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音同叶),刘晔举荐了满宠和吕虔,吕虔举荐了毛玠(音同介)。
虽然曹操也有虚伪、狡诈、凶残的一面,也害死了不少有才能的人,但是,在礼贤下士方面,曹操做足了“功夫”。
百姓广为传播的是:曹操能降低身份,屈尊于那些有才德的人,用非常尊重和礼貌的方式来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华的人,使其为自己效劳。
这些都是通过精神、气质表现了出来。假如曹操猥猥琐琐,待人刻薄,那表现的精神状态必定是不一样的。也根本吸引不了多少人才。
小结:
也正因为如此,许褚才甘愿投奔曹操,并且一直忠心耿耿,护卫曹操兢兢业业。
03
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因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到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罗兰
学能变化气质。 ----陆九渊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
现代社会,很多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疏忽,表现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令人忧心。
所以,家长朋友们不仅自己要多读书,营造家里的文化氛围,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多读书,吸收书里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素养。
引导孩子多看书,使心胸宽广,凡事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坏事儿不一定就是坏事儿,换一个角度就是好事儿;使心胸阔朗,不要斤斤计较,既不至于出现心理问题,也会升华我们的气质,吸引更多的朋友,促进我们的生活的丰富多彩,促进我们的优秀。
另外,家长朋友们也应该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增加阅历;经历的事情越多,获取的经验、教训也多。生活没有那么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困难、危险的时候,你是否具备足够的胆量、学识、镇静、聪慧来战胜它们,而不能一味选择逃避,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