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岳飞在1140年(绍兴十年)最后一次率大军北伐金军,在奸臣秦桧授意下台谏官奏请高宗命令岳飞班师回朝,一天之内高宗竟然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南撤。岳飞愤慨难当,泪如雨下,朝东方拜了又拜说:“十年的努力,一时全毁了。”他凭栏远望,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怀悲切,作了这首著名的词作《满江红·写怀》,抒发了岳飞在大破金军指日可待的大好形势下,失去了恢复旧河山的机会而壮志未酬的情怀。
岳飞,抗金名将。相州汤阴人(河南安阳),他于1122年入真定宣抚使刘浩的部队,康王赵构至相州时岳飞通过刘浩进见了赵构,接受康王的命令招讨游寇,很快岳飞因军功被封为承信郎。后来岳飞转战于开德、曹州,屡立战功又升为秉义郎,隶属于东京留守宗泽。宗泽是主战派的领军大臣,他十分欣赏岳飞的才华。曾对岳飞说:“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古代的良将也不能在你之上啊,但你喜欢野战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将作战阵图传授给了岳飞。岳飞说:“摆好阵势再开战这是用兵的一般法则,要把它用的巧妙得当,全在于开放脑筋,灵活运用。”宗泽闻言觉得岳飞不拘于死板,说的有道理。
1127年(建炎元年),康王赵构即位后岳飞上书数千言。他说:“现在陛下已继承皇位,社稷百姓都有了主心骨,这足可以破敌复国了。金军肯定认为我们羸弱,轻敌南侵,我们应该趁金军懈怠的时候全力出击才对。黄潜善、汪伯彦之辈不能实现陛下旨意图谋恢复故土,而是劝陛下不断南逃,恐怕要辜负中原父老的愿望。我恳请陛下趁敌人阵营还没有巩固的时候,率领大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士振奋、士气高昂,中原失地可一举恢复。”这本是岳飞出于一腔忠贞的热血向高宗进谏的肺腑之言,然而不但没有得到高宗的答复,反而因奸佞的议和派朝臣说这是越职言事,岳飞被剥职为民逐出了军队。
岳飞无奈投靠了河北招讨使张所门下,张所一直欣赏岳飞的军事才能,并也主张抗金复国。于是与岳飞彻夜长谈,了解岳飞的战略战术。岳飞以古代楚国莫敖用采樵之计打败绞国,晋国以栾枝曳柴扬尘的方法战胜楚国谋略的例证,令张所对岳飞刮目相看。他惊叹道:“你可不是简单的武夫,”随即将岳飞补为武劲郎。之后,岳飞率领军队与金军在侯北川、石门山、太行山展开大战,不仅捉住了金将拓拔耶乌,还刺死了金将黑风大王。
1129年岳飞率所部八百人参加了征讨贼寇王善、孔彦舟等统率的五十万人马进攻南薰门的战役,并在东明活捉贼首杜叔五、杨海。在清河战役中岳飞又擒获敌大将孙胜、孙清,因岳飞有功被授予真州刺史。在宗泽去世后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岳飞官职未动。杜充准备率部队撤回建康,岳飞说:“中原自古为我们的疆土,每寸土地我们都要誓死捍卫,绝对不可以放弃。否则,将来想要收复那就难了。”杜充听不进劝告,岳飞只好随军南归。从此,杜充避敌不战,岳飞直谏请他视察部队,准备战斗。金军已由马家渡渡过乌江,杜充的旧部王燮未战先逃,其他的将领见势不妙也都溃散了,只有岳飞一人抗击。结果杜充叛变投靠了敌人,而岳飞率领岳家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在广德打击金兀术部队的阻击战获大捷,擒获金将王权。在这场战役中岳飞把俘虏的有价值的金营军官施以恩惠,然后放他们回金营,为以后的战役铺垫了里应外合的契机。
1130年金兀术进攻常州,岳飞二次进兵常州,与金军清水亭一战使金军大败,横尸十五里,获得了全胜的战绩。范宗尹称赞岳飞真是国家的栋梁,朝廷因此将岳飞擢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谢过皇恩,但却坚辞不受,请求马上北伐,逐渐收回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沦陷地区。这时金军加紧进攻楚州,形势十分危机,朝廷令张俊率部增援,他找借口没去。于是,岳飞被派往前线,同时刘光世也出兵作岳飞的援军。岳飞在承州与金军展开大战,三战三捷,杀死敌大将高太保,俘虏敌军将领七十多人。
1131年高宗派张浚讨伐李成,张浚请高宗让岳飞一起赴前线,岳飞亲自担任先锋一举打败李成,使其逃到蕲州投降了伪齐政权。后又配合张浚平定了江、淮地区,张浚奏报岳飞居功至伟,朝廷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留守洪州,授于他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这年秋季岳飞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亲自给岳飞题词:“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朝廷任命他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不久又改任神武后军都统制,李山、吴全、吴錫、李横、牛皋等部都受他的节制。
1137年,岳飞曾数次面见高宗,与他商讨收复中原的策略。又手书奏章:“金人之所以在河南扶植刘豫就是企图残害中原,用中国人自己打自己,自相残杀。粘罕趁此机会休息,整顿兵马,寻机进攻。希望陛下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在适时的时候率军直取汴梁、洛阳并占据河阳、陕府、潼关,再以此来号召让五路叛将重新归顺。然后分兵进攻濬州、滑州,经营两河地区,这样我们就生擒刘豫,消灭金人,国家复兴的大计全都系于此举。”高宗表示了赞许并保证不干预,又把岳飞召到寝宫对他说:“这是中兴宋朝的大事,一切事情都交给你了,你可以放手去干。”岳飞正在计划大举北伐之时恰逢秦桧主持和议,下令王德、郦琼的部队不能隶属岳飞统辖。这种现象的出现已兆示岳飞北伐大业开始受阻。因为不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岳飞的北伐与秦桧的议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岳飞悲剧结果的根源。
1138年岳飞回军鄂州,王庶到江淮地区视察军队,岳飞向王庶请示说:“我希望可以在今年出师北伐,如果行不通我就只好交还符节请求回老家去颐养天年了。”王庶对岳飞北伐热情支持,这年秋天岳飞奉召前往杭州,适逢金朝派使臣前来准备归还河南失地,岳飞上奏说:“我们不能相信金人,也不能对和议抱太多希望,在这件事上丞相恐怕有些处理不当,要叫后人耻笑了。”秦桧因此怀恨岳飞。
1140年,金军大举进攻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迅速增援。岳飞派遣张宪、姚政率军去增援。高宗亲自给岳飞写信说:“你全权安排对金作战,我不会在朝廷对你遥加控制、横加干预。”岳飞于是分道出兵,命王贵、牛皋、董宪、杨再兴、孟邦杰等人进攻西京、汝州、郑州、颖昌、陈州、曹州、光州、蔡州等地;又命令梁兴带兵渡过黄河,联络抗击金军的忠义社一同攻取河东、河北各州县。又派兵去东面援助刘术,往西援助郭浩,自己率领主力一路北进。此时,高宗授他为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北路招讨使。不久,岳飞派出的各处将领先后传来捷报,岳飞大军士气高涨,气势如虹。
面对岳飞的强大布阵金兀术极为害怕,与龙虎大王商议对策,打算集中兵力与岳飞决一死战。很快金军逼近郾城,岳飞派遣儿子岳云率领骑兵直穿金军阵中,岳飞对岳云说:“不能取胜,我先杀你!”经过残酷的拼命金军伤亡惨重,金军的“拐子马”战术在宋军的“麻扎刀”的挥舞之下大败而退。金兀术大哭道:“我自海上起兵以来都是用拐子马取胜,今天完了!”
梁兴与太行山地区的抗金民兵和两河地区的英雄豪杰联合在一起,屡败金军,威震中原。岳飞上奏:“梁兴等渡过黄河,那里的民众都愿意归附朝廷。金军屡吃败仗,当地老百姓受金军胁迫要向北迁徙,这正是中兴宋朝大业的好机会。”同时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金兀术逃回汴京。岳飞命陵台令巡视察看皇室陵墓,并加以修葺,这对岳飞来说也是一大慰籍。
金兀术哀叹说:“自从金朝在北方建立以来从没有遭到如此的挫败。”金朝将领乌陵思谋一向“凶悍多谋”而著称,但他也只能对其部下说:“现在不要轻举妄动,等岳家军到来时就投降吧。”金军统制多人也都秘密地从北方来投宋军,旗号也换成了岳家军。岳飞十分高兴对左右说:“一鼓作气,直打到金军的老巢黄龙府,那时我们大家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正当岳飞要渡过黄河继续北进之时,秦桧为了讨好金朝,继续求和,企图放弃淮河以北地区,整个半壁江山舍弃不要。他鼓动台谏官请高宗下诏书于岳飞,命其班师回朝。岳飞肯定不愿意上奏道:“金兵已锐气全失,只知抛弃辎重北逃,两河地区的英雄豪杰也极力与我军配合共同杀敌。全军将士誓死战斗,大破金军指日可待。这样的战略机遇不好把握,怎么能轻言放弃呢?”秦桧知道岳飞北伐难以撼动,就先请高宗令张俊、杨沂中等人率军回师,然后以“岳飞孤军深入无援兵”为由请高宗下令撤军。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悲愤至极,十年的准备功亏一篑,无奈,君命难违,岳飞率军南撤。百姓群拥两侧痛哭,哭声震撼原野。岳飞急忙上奏高宗,以汉水上流六个州的空闲之地来安置他们。
金兀术本来已准备放弃汴京北逃,这时有谋士提醒他:“太子不必撤走,岳少保将要退兵了”“岳少保自己的性命都不知是否能保的住,还提什么建功立业呢?”金兀术恍然大悟,于是留在汴京没有北撤。
1141年四月高宗以赏功为由,命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位抗金大将赴京听封。韩、张封为枢密使,岳飞封为枢密副使,从此被剥夺了军权。这时金兀术自濠州撤兵以来,认为岳飞是金兵南侵的最大障碍,暗中派人给秦桧送去密信说:“你朝夕向我大金请求和谈,而岳飞却要以武力夺我中原。不杀岳飞,又怎能说‘和谈’二字。你一定要先杀了岳飞,否则想和谈是万万不能的。”于是,秦桧横下一条心,置岳飞于死地。
首先,秦桧要岳飞曾经的老部下万俟卨弹劾岳飞,上奏高宗。说岳飞有两条大罪:“一是救庐州,皇上连下十七道谕旨岳飞迟迟不肯启程,后不得已启行。到了舒蕲就停滞不前;二是拒绝修筑楚州城,说楚州不可守,动摇军心士气,请求撤销岳飞的枢密副使职务,贬到京城外去做官。”紧接着御史中丞何铸、殿中侍御史罗汝楫都按照秦桧的授意,相继上书申诉岳飞罪行。1141年八月岳飞被贬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实际是逐步降低岳飞的身份。
何铸审理岳飞案,没有发现丝毫的证据,断定是一桩冤案,就向秦桧禀报。秦桧道:“判定岳飞谋反的案子是皇上的意思,难道你要给岳飞开脱,违背皇上吗?”何铸慷慨陈词说:“我一生审了无数的案子,怎么会在乎岳飞一个人呢?我是为大宋江山着想,如今强敌压境,没有任何理由就杀害一员名将,将士们会寒心呀,如果这样谁又肯为大宋出力报效呢?”秦桧看何铸拿不出办法,就改任万俟卨为中丞再审此案。万俟卨仍无证据,韩世忠冒着被牵连的危险直入丞相府质问秦桧:“你诬陷岳飞给张宪书信造反,有什么证据?如今已把他关押了两个多月,还能永远关押下去不成?”皇叔宗正卿赵士怀上书高宗,情愿以家中百口人性命作担保,保证岳飞无罪。秦桧知道后示意万俟卨弹劾他交通大臣,贬为提举山官吏,逐出京城上任去。秦桧怕赵士怀卷土重来,接着不断地弹劾他直到把他贬死在建州为止。针对朝廷对岳飞的迫害,上至皇叔下到百姓都有上书为岳飞讼冤者,但结果有的被罢官,有的被处死。最后已无人敢为岳飞诉冤。秦桧听了其夫人王氏的一句话:“缚虎容易纵虎难”之后,写了一张字条命人送到狱吏手中,秘密将岳飞杀害在狱中。1142年元月27日,岳飞死在临安大理寺。有的说岳飞被秦桧毒死在狱中,有的说被高宗赐其自尽。到底岳飞怎么死的没有定论,只是《系年要录》记载:“大理寺定案,赐岳飞在狱中自尽。”
岳飞死后,诏命将岳云、张宪斩首示众,家产籍没入官,岳飞全家发配岭南。所有参与审案有功人员都晋官加爵。这时金人听说岳飞死了,皆相互举杯祝贺,称“岳爷爷”终于不存在了,他们最怕的就是“岳爷爷”,最佩服的也是“岳爷爷”。
岳飞之死固然是悲剧,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不外乎几种:一、高宗自即位以来,就秉持一个理念,与金朝不是对抗,而是和谈,是步步退让,一直退到临安。众多抗金名将如李纲、宗泽等主张定都金陵以利抗金复兴中原大业,而高宗不顾众臣之谏定都临安,偏安一隅,过一天是一天,根本就没有想复兴大业这盘棋。而岳飞所主张的大业是恢复被金人占领的旧河山,复兴宋朝大业,主张北进,一直北进。与高宗的理念恰恰相反,最终君臣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真正杀害岳飞的元凶就是宋高宗赵构。二、秦桧是主张和议的领衔人物,他是金朝的走狗,唯金朝的口令所视瞻。金兀术在岳飞被禁押后曾向秦桧下了指令,要想和议首先处死岳飞,意为拿岳飞项上人头换取南宋一时的苟且偷安。秦桧是高宗的宠臣,他已非常谙熟高宗的内心活动,故秦桧就当了高宗杀害岳飞的帮凶,也是他亲手杀死了岳飞,犯下了千年不可饶恕的大罪。三、岳飞只有对皇帝的忠心,自己毫无戒备之心。多次上奏高宗北伐的战略战术,使高宗非常了解岳飞的能力和岳家军的实力。为什么在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的形势下,高宗不顾一切地给岳飞下了十二道撤兵金牌令,就是他不惜一切代价迎梓宫、迎太后还朝。如果岳飞再前进一步,金朝就会兵败如山倒,会阻碍他的个人计划的实现,而只有议和才能两全其美。所以,高宗不惜杀害岳飞,自毁长城。
1161年三月金朝大举南侵,这时南宋幸存下来的刘铸、吴璘等战将都已年老多病,再也没有一个像岳飞、韩世忠那样的大将,可以独当一面克敌制胜了。金主完颜亮兵分四路进攻南宋,宋朝廷为了和议残害忠良,自酿苦酒。尽管刘铸等老将们拼力抗击,但由于势单力薄,南宋政权又失去了抗金的有利时机,迫不得已撤回江南,整个两淮地区还是被金兵占领了。
所谓“国乱思忠臣”,就在金兵入侵时。金朝的猖獗加深了人民对岳飞的无比怀念。太学生程洪图首先上书为岳飞诉冤,朝廷下令解除了对岳飞家人的监禁。岳飞的旧部曲亲联合上诉,宋孝宗担心引起兵变,于是下令为岳飞平反。岳飞恢复了原职,以礼改葬,岳飞后人全部加官。又在鄂州为岳飞建庙,叫“忠烈祠”,加谥号为“武穆”。公元1211年又追封为鄂王。岳飞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其英名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