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精忠岳飞破绽频现,编剧历史知识堪比初中生?

电视剧《精忠岳飞》确实在历史准确性上存在不少争议和被指出的“破绽”,这也是它播出后引发广泛讨论和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认为其编剧的历史知识可能不足,甚至不如初中生水平,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
以下是一些《精忠岳飞》被广泛批评的历史细节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此的一些分析:
"被指出的主要“破绽”或历史偏差:"
1. "宋金对峙基本背景错误:" 电视剧将宋金对峙描绘成简单的“宋朝VS金国”,甚至出现金国皇帝完颜宗弼(兀术)在岳飞北伐时还在世的情节,这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金国在南宋建立(1127年)后不久就内部发生了“绍兴和议”(1141年),金熙宗完颜亶已经去世,宗弼(兀术)也早已病逝(1148年左右)。剧中将和议描绘成岳飞力主而高宗、秦桧反对,完全歪曲了历史。 2. "岳飞主要功绩的描绘:" 剧中过分夸大了岳飞在军事上的赫赫战功,如多次大败金军、直捣黄龙等,虽然岳飞确实是杰出的军事将领,但历史上的战役胜败、过程和影响被戏剧化地简化甚至美化了

相关阅读延伸:电视剧《精忠岳飞》破绽百出,编剧的历史知识不如初中生?

  近日,某平台经常向我推荐一部叫《精忠岳飞》的电视剧,于是搜索到这部剧,看了几集,突然感觉看不下去了。剧中许多地方完全和历史不符,不知是作者历史知识匮乏,还是为了剧情,有意而为之。

  之前看央视版《太平天国》,已经感觉有些戏说的成份了,但大多数地方还尊重历史,但这部《精忠岳飞》,错得也太明显了吧。

  错误一:在这部剧中,和宋朝将领打仗的始终只有一个四太子金兀术(完颜宗弼)。甚至带领金军攻破汴梁城,掳走徽、钦二宗的也是这个金兀术。但历史上,南下攻宋的金军兵分两路,东路军由完颜宗望(斡离不)率领,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没喝)率领,根本就没有金兀术什么事啊。当然,金兀术也参加了这次战役,但并非主要将领。一直到完颜宗望等人死后,金兀术才成为金军统帅。

  错误二:金军二次围困汴梁城,城破在即,宋徽宗不知所措,问蔡京谁是奸臣,蔡京指着李纲说:“是李纲。”事实上,早在宋钦宗亲政后,因为太学生陈东的上书,蔡京等六贼就被贬了,蔡京更是死在流放的路上。东京城破后,茂德帝姬赵福金就因为是蔡京的儿媳,而被送入军营。而李纲在金军二次围城前,就被宋钦宗贬到四川去了。这两个人怎么会出现在城破前的汴梁城?而且蔡京一直是宋徽宗的宠臣,宋徽宗也不可能视蔡京为奸臣。

  错误三:人物称谓混乱。徽、钦二宗被掳走北上后,举行了屈辱的牵羊礼,被金人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这时,二人居然说多谢“太宗皇帝。”当时的皇帝的确是金太宗吴乞买,但太宗作为庙号,一般都是死后被供奉时才起的。徽、钦二宗怎么会知道吴乞买死后会被尊为金太宗呢?

  错误四:岳飞死后,金兀术居然供奉了岳飞牌位,这有点搞笑了。岳飞是金兀术的死对头,岳飞之死是宋金议和的前提,可以说岳飞之死,金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岳飞死了,金兀术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去供奉他?而且这件事于史无载,纯属编剧的一厢情愿吧。

  因为小编只看了几集,其他剧集中哪些地方还存在错误,暂且不知道。但从已暴露出的这些错误来看,作者的历史知识其实很有限。为了突出岳飞的英雄事迹和爱国精神,完全不顾真正的历史。

发布于 2025-08-10 23:13
收藏
1
上一篇:精忠岳飞,南宋壮志未酬的悲壮长城 下一篇:精忠岳飞荣耀加冕,屡获殊荣,金鹰节盛大颁奖优秀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