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电竞憨憨君。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官方暗藏的机制“潜规则”。
英雄联盟不知不觉运营也有十年时间,随着官方对版本不断优化与创新,游戏内的许多机制与玩法如今都变得扑朔迷离。比如ADC后期C位动摇,辅助定位不清晰,打野英雄池混乱等等。
这些不起眼的改动调整让憨憨君开始产生怀疑,官方所谓的“平衡”定义是不是有另一类说法?
拳头认为的平衡
设计师对平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英雄、装备强度;另一种是机制、战术玩法。
英雄、装备强度可以理解为平衡最低配置,就好比在同等级同装备情况下,两个英雄只准用技能Solo,而技能优势方却能百分百决定Solo结果走势。
由此,拳头若要考察英雄强度,除了看发育时间、装备依赖度和团队地位外,技能衔接就则是影响英雄是否重做或者调整的重要前提。
相反,机制与战术玩法又能理解为平衡最高配置,它参考的范围则更广,因为LOL毕竟是团队合作,而游戏版本若需大规模调整,那拳头绝不会只考虑单个英雄强度,而是以团队战术配合为核心参考,自然这些高端玩家(职业选手)比赛数据就有了优先权。
不过站在多数玩家立场上,平衡说到底就是一个“规则”,比如拳头定义火男是中单AP,那么相信大部分人绝不会拿火男去打上单,因为它的玩法和强度都已纳入“中单规则”条件里,而这个位置选择上的平衡绝不会因为你技术高超而打破。
现版本走向不明确
从10.5-10.8版本更新,ADC地位不但没有被重视,反而拳头还引入各类稀奇古怪玩法的新英雄进来,从奇亚娜到塞拉斯,重做稻草人和狗熊,似乎没有哪一个英雄不能秒掉ADC。
我们再从平衡原则上来理解ADC定义,它属于后期团队核心输出位置。但有一点,ADC在现版本里基本很难熬到后期,并且ADC随着版本改动慢慢养成依赖装备和队友的习惯,简称为混子。
这是拳头官方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官方平衡定义的位置失去了相对的作用,岂不是完全可以被取代?官方是不是不应该从玩家水平(登场率、胜率)来判断英雄是否重做或者调整,而是从版本与ADC是否兼容来考虑?也就是战术与玩法。
召唤师峡谷“潜规则”
相信有人觉得奇怪,难道游戏还有“潜规则”?没错,它这里是指利用英雄自身优势跨越拳头定义的平衡,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比如薇恩明明是射手,却能利用技能优势压制上单走上路,潘森明明是上单但能利用硬控和输出能力走下路打辅助,甚至还有皎月、火男等中路爆发AP,在10.7版本被拳头加强刷野鼓励走打野位,种种迹象代表这就是拳头故意安排的“潜规则”玩法。
霞与洛时代已过,为什么又只有一个“霞与洛”?
霞与洛一直被称为最强双人组,因为他们被官方认可,而认可是建立在技能相辅原则上,其次霞与洛又是玩家心目中的CP形象,所以官方也试图通过这种玩法来判断玩家是否接受。
但随着版本改动渐渐脱离正轨,常规双人组霞与洛登场率已没有以往那么热门,特别是从S8洛大招调整到10.8霞又加强,拳头迫于想找到平衡与“潜规则”的某个折中点。
但结果却相反,毕竟玩家慢慢都习惯了版本,就像任何一个新英雄出现都会有人拿ADC做铺垫去调侃一样,很难去改变。
所以,拳头至今也不会再轻易开发一个“霞与洛”的CP英雄。
当然,游戏玩法只会越来越创新,毕竟拳头公司的理念就是这样,永远不会停留在老版本里,只有新东西才会吸引更多玩家加入。
好了,各位小伙伴,你们觉得现版本有哪些东西比较违背常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电竞憨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