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菌类长在深山人未识,自生自灭,如今,它被“请进”种植棚,精心呵护,用一顶顶圆融饱满的小伞挺起藏乡儿女致富奔小康的脊梁。近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内区域优势,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六月的天祝高原,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行走在松山镇德吉新村的村间道路上,放眼望去,一顶顶大棚布满田间。眼下,正是采摘香菇的大好季节,在李鸿萍家的香菇大棚内,鲜嫩的香菇紧紧簇拥,长势喜人,李鸿萍和村民正忙着采摘香菇,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派忙碌的景象。李鸿萍夫妇是天祝县德吉新村村民,2018年,李鸿萍夫妇承包了40多座大棚,开始种植香菇,每年的收入可达20多万元。
天祝县德吉新村村民 李鸿萍“我们种的香菇菌棒一年注水四次,一茬注完收菇两千多斤,四茬下来收菇不到一万斤,人工工资、成本除掉,一座棚挣五六千块钱。”
在德吉新村,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移民群众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通过种植香菇和年底分红,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天祝县哈溪镇,种植的香菇刚一采摘,就有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在镇上的食用菌集中收购点,一筐筐刚刚采摘的香菇整齐码放着,来自宁夏的收购商正在“验货”。
宁夏香菇收购商人 叶红英:“这边香菇基地大,我们第一次过来,这里种的香菇是最好的,这边的温度低,如果技术到位,菇质应该比我们那边好的多。”
天祝县地处青藏、黄土及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高,气候冷凉,4~9月自然平均温度在12℃左右,非常适宜香菇、金针菇、滑子菇、双孢菇等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长。近年来,天祝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的战略部署,依托高寒冷凉山区优势资源禀赋,积极培育食用菌产业,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以南阳山片区、哈溪镇为主,辐射带动朵什、西大滩、祁连、石门、华藏寺等乡镇,大力发展以香菇、海鲜菇、羊肚菌、赤松茸、滑子菇等多品种发展的“错峰头”食用菌产业。同时,县上积极谋划建设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臣祥滑子菇产业园、天禾海鲜菇产业园、蘑瑞尔斯羊肚菌产业园,通过园区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含量、做大产业规模,着力建设祁连山现代食用菌产业带,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食用菌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走进天祝县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和臣祥滑子菇产业园,处处都能感受到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建好的大棚内,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分层摆放着一个个菌棒,工作人员将菌棒进行翻转、注水,大家动作娴熟,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和增加收入。2019年天沪产业园有472户农牧民从事香菇生产(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户),户均实现销售收入2.1万元;园区内创办扶贫车间,吸纳周边移民群众50人从事菌袋加工、接种、采菇工作,其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20人,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2.4万元。园区吸收扶贫资金520万元,其中松山镇五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资金220万元,县上资产收益型投资300万元,每年按照8%的比例分红,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7.6万元,并向全县2015年度脱贫的5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固定分红24万元。产业园目前已建成菌棒生产车间、液体菌种及养菌车间、冷库,配套了菌袋生产线和保鲜设备,已生产香菇菌棒320万袋,建成烘干车间,配套烘干设备12台,已加工烘干产品30吨。
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负责人 郑金云:“现在我们公司吸纳集体经济按照8%的保底分红,定时分红,有一部分农户把棚承包给别人,在我这里打工的农户一年下来是两万到三万不等的收入,比较稳定的,下一步我们在今年的基础上,供应配方,保证我们的种植户收入更高一些,因为明年的量会更大一些,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还会比今年更高一些,争取明年做的更好。”
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曾宝成:“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通过县上招商引资,入住到南阳山移民区,公司采取的模式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种植香菇,主要以香菇滑子菇为主,2019年带动了农户种植400万的菌棒,带动农户800多户,农户一个棚收入两万五到三万之间。同时还解决了周边老百姓100多人在我公司上班,还有就是我们公司有五个贫困村入股,每年可获村集体入股分红48万元。”
2019年6月1日,天祝县被中国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誉名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天祝县成为首个被荣称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的县。2019年12月,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第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圣雪臣祥牌滑子菇、香菇荣获绿博会金奖。
为全力打造“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天祝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推行“订单+保单”的“两单”模式,把贫困村、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生产菌棒、农户管理出菇、企业收购包装销售,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使“冷资源”发挥“热效益”。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及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共有9家,农户900多户。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万元;扶贫车间就近解决贫困户就业100人左右,年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1.6万元。2020年,食用菌菌棒年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袋以上、畦栽50万平方米以上,食用菌烘干产品500吨,带动农户达到2000户以上,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天祝县西大滩镇白土台村建档立卡户 朱占明:“原来我们白土台村天气恶劣,种植小麦豆子收入都不成。政府在这里实施了菌棚项目以后,我们白土台村就建了100座菌棚。我承包了6座,预计今年扣除人工工资,我(一座棚)能挣8000元,明年争取一个棚挣到1万元。”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产业。天祝县充分用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金字招牌,打造“吟雪鲜”、“禾雪生”、“圣雪臣祥”等食用菌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远销国外,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西宁等地。“错峰头”食用菌产业必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实现脱贫致富,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郑金花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