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常用“走桃花运”用来形容一个人异性人缘较好,或者人缘好受大家欢迎。
那么,异性缘好为什么叫“桃花运”?它们之间是有什么关系吗?
桃花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有着长达两千年之久的渊源,最早出现在《诗经·桃夭》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来描述女子出嫁时的场景,用盛开的桃花来形容新娘的美丽和娇艳,也寓意着出嫁后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在《周易》中也认为桃花盛放时节是祈求感情运势的最佳时机,从而进一步赋予桃花美好寓意。
在早期的农耕文明中,桃树就是极具生命力的植物——早春破冰绽放,盛夏硕果累累,这种“先花后叶”的特质,让古人视其为繁衍与新生的象征。
因此在《礼记·月令》记载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用来表达每年仲春二月,春日桃花盛开时,正是男女自由相恋的时节,因此桃花第一次正式与男女相恋之事关联在一起。
到了唐代,“桃花文学”盛行,进一步强化了桃花与爱情之间的联系。
杜甫写“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以桃花飘逝暗喻爱情的脆弱;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桃花纷飞与青春爱恋的热烈与短暂融为一体;而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成为了千古名句……
桃花与男女爱情的关联不只体现在诗文中,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桃花不仅象征爱情,更有“牵线搭桥”的能力。
在道教神话里,西王母的蟠桃园是长生不老的象征,而桃树本身被认为能“辟邪纳福”,桃花枝则常被用于婚恋仪式。
清代《清嘉录》记载,民间婚嫁时,新娘要“跨桃枝”,寓意“婚姻美满,无灾无难”,这种习俗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流传。
《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崔玄微”故事,更是将桃花与爱情的缘分讲得奇幻动人。唐代书生崔玄微春日遇一群女子,其中身着红衣者自称“桃花女”。她们请求崔玄微在正月初七悬挂朱幡,以避劫难。
崔玄微照做后,众女子感念其恩,告知他“可延年益寿”,并赠以仙药。故事中,桃花女既是花仙,也是带来好运的情缘使者,暗合了“桃花运”能带来幸福的民间认知。
不过,桃花在带来美好爱情的同时,也可能引起感情上的困扰和麻烦,这种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烂桃花”。
其实桃花本身花朵盛开时粉嫩鲜艳、姿态婀娜,这种美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与异性之间的情愫。
同时,桃花盛开的季节是春天,在这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人们也更容易萌动情感。
而在传统命理学(如八字、紫微斗数)中,“桃花”指代一颗象征感情、人缘的星宿——咸池星。古人认为,命盘中出现“桃花星”的人容易吸引异性,感情机遇较多,因此,异性缘好也就是“桃花运”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