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引领盘龙警力下沉,共绘平安新蓝图

这听起来像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或者一个宣传材料的主题。它结合了“枫桥经验”这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经典模式,以及盘龙警方根据这一经验进行警力下沉、加强基层治理、创建平安社区的新举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标题:
1. "“枫桥经验”": 指的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治理经验。其核心是强调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2. "“盘龙”": 指的是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市辖区(盘龙区)。标题表明这一经验是在盘龙区被借鉴和应用的。 3. "“警力下沉”": 这是当前中国许多地方加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指的是将原本可能集中在机关或重点区域的警察资源,下放到街道、社区、村组等更基层的单位或个人,以便更贴近群众、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服务、化解矛盾。 4. "“打造平安新蓝图”": 指的是盘龙警方希望通过警力下沉,结合“枫桥经验”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和谐、更稳定的社区环境,制定并实施新的工作规划和目标。
"综合来看,这个标题的核心意思是:"
盘龙区的

相关阅读延伸:“枫桥经验”在盘龙 警力下沉打造平安新蓝图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盘龙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导向,坚持眼睛向下、资源向下,不断抓实社区民警“在社区”职能,督促社区民警主动作为,切实将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动态调整,把警力充实。盘龙区全域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推行派出所工作任务与辖区治安形势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在提升派出所精确防控、精准打击、精细管理能力基础上,注重警力布局优化,突出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高效落实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警力配置“两个40%以上”要求。在前期建成105个社区警务室,实现社区警务室全覆盖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基层一线工作需要、社区规模和治安情况,适时动态充实警力。目前,在册专职社区民警145人,其中新增社区民警20人。

健全机制,把责任压实。盘龙区注重考核指标完善,结合社区警务工作实际,不断优化考核办法,在《盘龙区加强新时代社区民警网格化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确保考核主体、分值权重、责任清单的适配性。结合年度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督查检查内容,提高督查实效性,重点围绕治安形势周研判、警情周通报、特殊群体管理服务、“六类风险隐患”化解调处等内容开展,截至目前,完成52个村(社区)社区警务工作督查。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做实激励机制,依照考核办法累计评选年度优秀社区民警48名。

立足实操,把主防做实。盘龙区依托“2+3(1)+N”实体化运行工作机制,构建派出所主防工作体系,将“智慧派出所”系统建设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融合,围绕签收、派单、跟进、反馈对基层基础工作进行闭环管理。以社区民警为中心,按照“1+2+1+1+N”模式,打造包括辅警、警务助理和治保会、网格员、保安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及各方社会力量在内的143个社区警务团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情民意掌握、普法宣传教育、基础信息采集、治安要素管控等。构建群防群治工作格局,依托“春城红袖标”微信小程序,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情民意掌握、普法宣传教育等,累计收集各类信息4000余条,上报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条,其中容易激化升级的婚恋等纠纷1000余条全数化解。

凝聚合力,把矛盾调实。盘龙区抓实社区民警在社区这个“关键点”,压实线索通报责任,及时将“110”报警、网格巡查发现的婚恋、家庭、邻里矛盾纠纷通报村(社区)书记或综治中心,形成信息共享、处置共担的工作合力。以落实“2+3(1)+N”机制为牵引,强化社区民警与社区网格的融合度,持续提升“联调联处”工作质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走深走实。对今年以来收集排查出的1564 件“六类风险隐患”,由社区民警、社区等基层力量开展分析研判、分类处置、动态管理、跟踪回访等工作。今年以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000 余件,调处率 91.85%。

今年以来,盘龙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实现刑事警情、电诈警情、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同比下降,刑事破案、刑事打处、突出治安警情查处、“盗抢骗”追赃挽损同比上升的“四降四升”任务目标。

来源:昆明发布

责编:曾欣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7-30 21:13
收藏
1
上一篇:盘龙区创新举措,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共促实体经济腾飞发展 下一篇:盘龙区“七强化、七推进”战略助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