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一书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内涵和哲学基础进行了系统考察,进而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即中华之道。生生变化的宇宙论以及在变化中把握常道的历史主动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旺盛的创造力和自我变革精神,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根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及其背后的制度精神即公天下的理念,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在原理。一多相即、同异相合、自他互利,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哲学根基。保合太和的本体论、和实生物的生成论、和而不同的实践原则、天下太平的理想宗旨,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原理结构。
深刻解析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传承与创新之光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下是对这五个特性的深入阐释:
1. 连续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元、明、清,再到现代,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传承与发展的脉络。这种连续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制度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经历了多次政治制度的变革,但始终保持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本格局。
(2)文化传统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在文化传承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以及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
(3)民族认同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在民族认同方面,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
2. 创新性: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体现在其不断吸收、融合、创新各种文化成果,形成独特的文明特质。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创新:中华文明在农业、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2)文化
相关阅读延伸: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