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98回,凌云渡渡劫成佛,三藏大师取经圆满——大雷音寺圣僧证真经
《西游记》第98回的故事梗概如下:
在这一回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天取经的最后一站——凌云渡。凌云渡位于西天极乐世界之外,是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必经之地。
在这一回中,唐僧在凌云渡脱去了凡胎,成为了真正的佛门弟子。他脱胎换骨,法力大增,终于完成了取经的使命。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也在这一回中得到了提升,他们的法力也相应地增强。
在凌云渡,唐僧师徒四人受到了众多佛祖的接见。佛祖们对他们表示赞赏,并赐予他们真经。真经到手后,唐僧师徒四人继续前行,准备返回东土大唐。
在这一回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孙悟空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与佛祖进行了一场比试。最终,孙悟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赢得了佛祖的赞赏。
在凌云渡脱胎换骨之后,唐僧师徒四人终于完成了取经的使命。他们带着真经回到了东土大唐,受到了皇帝和百姓的热烈欢迎。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一回的故事展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艰辛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相关阅读延伸:《西游记》第98回故事梗概:凌云渡三藏脱凡胎,大雷音圣僧取真经
前言:作者陆续发布的《西游记》各章回的故事梗概,最接近原著内容,保留了书中的主要人物、地点、故事情节、经典语句等。阅读此文,可以花费最少的时间,了解更忠于原著的故事,期待您的关注!本次介绍《西游记》第98回的故事梗概。《西游记》第98回回目: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本回主要内容:三藏师徒来到灵山脚下的玉真观,金顶大仙指引灵山方位。师徒来到凌云渡,行者推三藏上了接引佛祖的无底船,三藏喜脱凡胎。行者引唐僧到了大雷音寺,叩拜如来佛祖,请求赐经早回东土。阿傩、迦叶二尊者索要钱财不成,传了无字之经。燃灯古佛派白雄尊者抢了无字之经,摔于地上。师徒四人重回大雷音寺,向阿傩、迦叶二尊者奉上紫金钵盂,才取得有字真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数。《西游记》第98回故事梗概如下:上回说到唐僧师徒离开地灵县,继续西行。不几日,来到一座嵯峨的观宇前。三藏下马,见一个身披锦衣、手摇玉塵的道童。孙大圣认得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忙告诉师父。三藏忙进前施礼。大仙好生接待三藏师徒,看茶摆斋,又叫沐浴安歇,明日好登佛地。次早,唐僧披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来见大仙。大仙携手唐僧,自观宇中堂穿出后门,指看前面半空中有五色祥光、瑞蔼千重的高峰,就是灵山。三藏拜辞。大圣引着唐僧等登上灵山,不上五六里,来到“凌云渡”,水面宽阔,波浪汹涌,只有一根又细又滑的独木桥。八戒、沙僧、三藏都不敢上桥。三藏忽见下游划过来一只船,却是一只无底船儿。行者早已认得撑船人是接引佛祖,又称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不便说破。三藏害怕,撑船人道:“......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行者见师父犹豫,叉起师父胳膊,往上一推。唐僧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行者再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船被撑开,只见上游漂来一个死尸。三藏见了大惊,行者、八戒、沙僧和撑船人都向唐僧表示祝贺。此刻唐僧已脱离凡胎。过了凌云渡,行者方说撑船人是接引佛祖。三藏省悟,来谢三个徒弟。行者说他们做唐僧徒弟,才有幸修成正果;师父依赖他们的保护,才到得灵山。彼此互相扶持而已,不用感谢!自此三藏身轻体快。雷音古刹在灵山之巅,唐僧随着行者来到山门外。守门的四大金刚往里传报。如来佛祖大喜,即召聚菩萨、金刚、罗汉等众圣,两边排列,再宣召唐僧进来。唐僧同、悟能、悟净,牵马挑担,来到大雄宝殿。师徒四人对如来倒身下拜,又向左右再拜。复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过目,还递与三藏。三藏肯请佛祖早赐经回国。如来细数了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贪杀淫诳,不遵佛教,不向善缘等诸多不是,贬低孔子的传世儒学,说他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让唐僧就从三藏经中共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回东土传播。如来让阿傩、伽叶引唐僧四人到珍楼。二尊者打开宝阁,引唐僧看遍经名,索要财物,才肯传经。行者见师父为难,叫嚷着要去找如来告状。阿傩叫行者莫嚷,过去接经书。八戒、沙僧劝住行者,三人接过一卷卷经书包好,马驮肩挑,又去叩谢了如来,拜别众圣后下山。却说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不忍心让唐僧带走无字之经,便派白雄尊者去把无字之经夺了,好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白雄尊者即驾狂风追来,在半空中伸下一只手来,将马驮的经包抢去,往下一抛,经书散落一地。行者、八戒这才发现经书上无字。师徒四人又回来雷音寺,行者到如来面前告状,说阿傩、迦叶卡要钱财不遂,传的无字之经。佛祖却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并没有责难二尊者,又叫二尊者带唐僧四人去取有字之经。二尊者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奈,将紫金钵盂奉上。阿傩接了,伽叶才进宝阁检经。三藏叫徒弟们都好生翻看。共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数。阿傩、伽叶引唐僧来见如来。如来高升莲座,遍请诸佛、菩萨、金刚、罗汉等众圣,开个传经之会。二尊者报:“现付去唐朝《涅槃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祇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现俱收拾整顿于人马驮担之上,专等谢恩。”三藏师徒拜谢,领经而去。如来散会。观音启奏道,“向东土传经大业共用时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才合一藏之数。请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完成才好。”如来即叫八大金刚快去执行。唐僧等随着金刚,驾云东去。欲知唐僧回东土是否顺利,请接下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