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二十年,新都这朵“花”荣归故里

这句话可能指的是某个与“新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变迁后,某种象征或重要事物回到了新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历史遗迹或文物回归":可能是指某件具有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的文物,在经历了二十年的流失或迁移后,最终回到了新都,可能是为了进行保护、展示或纪念。
2. "文化或艺术活动":新都可能举办了一场重要的文化或艺术活动,吸引了曾经在新都生活或工作过的人士,他们时隔二十年再次回到这里,参与或见证这一活动。
3. "人物回归":可能是指某个曾经在新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在二十年后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了这里,可能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重拾旧梦。
4. "经济或社会变迁":新都可能在二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某种曾经消失或衰落的事物,现在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由于缺乏具体的背景信息,以上仅为可能的解释。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细节,我可以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相关阅读延伸:时隔二十年 新都这朵“花”回家了

来源:【天府融媒】

拄着拐杖,86岁的雷声鸣再看《芙蓉花仙》,他想起了20年前,第一次和朋友在三河场看这部剧的那个下午。

芙蓉花开芙蓉归,梨园林香此一枝。12月25日,新都时光520文创公园炬光厅,舞台幻化为芙蓉花海。

时隔20年,大型神话川剧《芙蓉花仙》重回新都,拉开首演序幕。三代人的记忆再次穿越时空,共赴跨越千年的爱恋之旅。

表演现场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出席并致辞。新都区领导文静、刘恩恩、马宗祥、杨金华出席。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上台致辞

长袖翻飞,红绸飘扬,从新都走出的第五代芙蓉仙子扮演者、梅花奖得主张燕,边唱边舞,高低急徐,将芙蓉“温柔刚强,不惧寒霜”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新都走出的第五代芙蓉仙子扮演者张燕

20世纪80年代,《芙蓉花仙》由新都川剧团(今成都市芙蓉花川剧团)根据传统川剧 《花仙剑》 改编。首次演出于1980年3月8日,之后迅速轰动全国,并受邀前往加拿大、芬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演出,累计在海外上演超过4000余场,成为了推进川剧振兴的一个符号,也是新都乃至川剧文化的一个重要IP。

1988年,陈智林在香港演出川剧《芙蓉花仙》(周嘉仪摄)

陈智林是本次《芙蓉花仙》艺术总监,也是第二代书生陈秋林的扮演者。“今日重回新都,我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恩。”陈智林致辞表示,《芙蓉花仙》重回新都,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它的重新演绎,是对川剧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川剧文化传承的有力担当。

《芙蓉花仙》早期电影海报

伊琳琳是新晋的“00后”票友,不仅被演员的演技所折服,更被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感染,“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川剧,原来传统戏剧也可以如此时尚、如此动人。”

一方舞台一腔情

花如潮,柳如烟,一朵花,一座城,一方舞台,一腔情。

今年9月14日,由川渝两地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开幕式上,《芙蓉花仙》作为开幕大戏精彩首演。10月19日,《芙蓉花仙》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川剧《芙蓉花仙》央视出圈

作为复排后在新都的首次亮相,广募观众,应者云集。老人,小孩,青年,各有所盼。经过20年芙蓉和秋林爱情有没有变化?芭蕉精是不是还是那么可恶?芙蓉这个痴情的仙女,如何放下仙女身份,追寻自己的心上人?

本次《芙蓉花仙》 删除驳杂的情节和枝蔓。更加突出芙蓉和秋林不畏强暴思想主题,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立意更加高远,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形式上借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融入古典音乐,大胆改革,创新传承。

演出现场

芙蓉誉锦上,花仙归来时。西街小学100位学生特地过来观演。“叔叔阿姨们的表演很精彩,服装很漂亮,歌曲也很好听,让我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西街小学3年级学生崔苧以开心地说。

西街小学的孩子们在观演

西街小学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川剧是其传承项目之一,更以“川剧”项目成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

新都长久以来为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此次回到故乡新都,张燕感慨万千。她表示,这部剧不仅是新都非遗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见证,也是川剧艺术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

"这是新都的一件大事儿,更是川剧振兴的一件大事儿。为什么复排这部戏,是因为老百姓爱看。"陈智林说。

演出现场

导演刘毅介绍,该剧生旦功夫戏份重,一场戏下来,大家能够看到甩水袖、褶子功等众多技艺,“演出现场有笑声有掌声,交流有温度,特别能激发演员的状态。”

“还是那么精彩,还是那么过瘾!”川剧迷江先生在朋友圈分享。

《芙蓉花仙》,承载着巴蜀民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共通的文化符号找到情感共鸣。

观众沉浸其中

观众李女士特意从外地赶回来观演。她说表示:“阔别多年,当灯光亮起,熟悉的唱词响起,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春的年代。”

“芙蓉本是凡花草,我情愿生根在人间。”据悉,接下来《芙蓉花仙》还将开展惠民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到川剧的魅力和香城深厚文化底蕴。(供图:新拍客 秦琳 刘江 魏掌乾 白桂祥)

来源:新都区融媒中心

本文转载来源:新都区融媒中心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7-10 09:15
收藏
1
上一篇:相隔廿载,川剧芙蓉花仙重返舞台绽放魅力 下一篇:芙蓉花仙巡演4700余场荣耀亮相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开幕式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