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新都芙蓉花绚烂盛开

今夜,新都的芙蓉花盛开,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在这宁静的夜晚,芙蓉花的绽放定能为这片土地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愿这美丽的景象,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相关阅读延伸:今夜 新都的芙蓉花 开了


3月3日晚的天府家风馆,空气里浮动着某种特殊的期待。

舞台下,传统的老戏迷与“刚被圈粉”的年轻人并肩而坐,共同等待着由四川省川剧院与新都区联合复排的经典川剧《芙蓉花仙》“青春版”时隔二十年重回新都。这场融合传统精粹与现代审美的艺术盛宴,不仅为新都市民献上春日里的文化厚礼,更以创新表达向全国两会献礼。
《芙蓉花仙》“青春版”海报

当清亮的高腔划破香城春夜,舞台上的芙蓉花仙水袖飞舞。《芙蓉花仙》这个原创于新都的作品,在二十载岁月轮回后,携着青春的气息与时代的温度,重新绽放于它诞生的土壤,在舞台灯光交错间,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接续。

“芙蓉花仙”出场

川剧“顶流”再度来袭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我们那个年代,《芙蓉花仙》就是‘顶流’。”看着舞台上演员翻飞的水袖,台下的60后新都市民汤志慧感慨着。

芙蓉花仙”翩翩起舞

作为川剧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存在,《芙蓉花仙》自1980年3月8日首次演出之后迅速轰动全国,至今共上演了4700场,更受邀去到加拿大、芬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演出,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为川剧打开国门奠定了基础。

1988年,陈智林在香港演出川剧《芙蓉花仙》

《芙蓉花仙》的传奇不仅在于其唯美的人仙之恋,更在于它始终流淌着新都的文化血脉——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两度夺得梅花奖的陈智林便是第二代《芙蓉花仙》男主角陈秋林的扮演者,第五代“芙蓉花仙”、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张燕更是“土生土长”的新都人。

第五代芙蓉仙子张燕在央视舞台表演《芙蓉花仙》

2024年,新都区与四川省川剧院共同的“新都情结”促成“芙蓉花仙”重返人间。“对《芙蓉花仙》而言,复排要坚持守正创新。

陈智林谈“青春版”《芙蓉花仙》在新都上演
去年《芙蓉花仙》在新都区举行复排发布会时,陈智林就表示,要守住经典剧目的内涵,而在审美与技术环节,则要进行升级与发展。

2024年8月30日《芙蓉花仙》复排发布会启动
而在本次演出中,小新看到,该剧在保留“高腔”“水袖”等经典程式的同时,舞台采用了全息LED屏幕,伴奏、台词也加入了现代的元素,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

舞台效果令人震撼





双向奔赴的文化共鸣
“谢幕时听见台下有人喊‘这个妹妹演得好',我当时眼眶一下子就热了。”走进后台,最新一代芙蓉花仙赵思雅说,这次演出已是自己第二次来到新都“登台”了。

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乐在其中

“第一次是今年我们新都区的网络春晚现场,我和西街小学的小朋友一起表演了《小小芙蓉花仙》。”赵思雅说,这次回到新都,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幕完整的《芙蓉花仙》,自己非常兴奋。
2025新都区网络春晚节目戏曲《小小芙蓉花仙》
“新都的戏曲氛围很好,台下有许多人跟着唱,而且还有很多小朋友来看。”赵思雅告诉记者,当看到台下满座着各个年龄段的新都戏迷,她感受到,“扮演花仙守护的不仅是一段爱情,更是新都这片土地的文化精髓。”

“芙蓉花仙”赵思雅亮相

这种文化共鸣同样在观众席激荡出回响。“看到花仙在芙蓉花阵里腾空那刻,有一种看到电影《哪吒2》结尾时哪吒冲破天元鼎的热血。”谕亭小学学生向俊宇说,在此前,他从前看过川剧表演,但是今天看完整一出《芙蓉花仙》,他觉得“这样有趣又好看的戏曲,值得‘多刷’。”

观众拍下海报
川剧新章节 从新都出发
“《芙蓉花仙》再次回到家乡演出,我觉得很开心。”演出结束,坐在观众席深处的张燕眼眶已有些湿润:“《芙蓉花仙》是我们新都的本土IP,虽然是时隔多年再次上演,但看到它能够在新时代散发光彩,依旧令我感动。”
张燕(右)与新一代“芙蓉花仙”赵思雅合影

而当终场锣鼓渐息,剧场外的香城新都正酝酿着春日花事。

新都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复排不仅是《芙蓉花仙》剧目的一次文化寻根,更埋藏着“讲好新都故事、传播新都声音”的更深含义。
舞台背景非常生动

据悉,新都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与省川剧院合作复排《芙蓉花仙》的同时,加大川剧在学校的培育和传播。近年来,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区的新都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让传统文化基因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舞台上,花仙个个水灵
从升庵祠的保护修缮到天府家风馆的建设,从“非遗进校园”工程到本次《芙蓉花仙》复排“青春版”,处处彰显着这座千年名邑的文化自觉。

正如陈智林在云端寄语中所说:“川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目前,本次《芙蓉花仙》复排“青春版”已收到多地巡演邀约。

演出现场
当满载着一车行头的大巴驶向更辽阔的舞台,香城的春夜里仍回响着川剧唱腔的余音。这座孕育《芙蓉花仙》的千年古城,此刻既是经典重生的原点,亦是文化传播的支点——那些在小学戏曲课堂中萌芽的嫩芽,那些在街头巷尾哼唱的片段,都将成为“新都文化”强大的根系。

川剧艺术的新章节
正从新都出发
《芙蓉花仙》“青春版”海报


记者 | 包瑞雪 刘正川

排版 | 刘正川

编辑 | 罗 瑞

责编 | 张晓迪
审核 | 张璐玮


发布于 2025-07-10 09:12
收藏
1
上一篇:宝可梦新秀蕾冠王崛起,环境热门新宠?解析其独特风格与形态差异 下一篇:变脸领衔,白蛇传绽放,芙蓉花仙共舞——乐山沫若戏剧周好戏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