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7月1日报道,俄军近期已在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控制首个村庄,并在北部的苏梅州持续推进,占据约200平方公里土地,逼近苏梅市20公里之内。
这一多点并进的攻势引发高度关注,尤其是苏梅方向,作为战线长时间相对平稳的北部战区,俄军突然加码,让乌克兰陷入两难局面。
从战术动作到战略布局,俄军的北线进攻已不再是试探性的边境突袭,而是一场明确目的、持续投入的系统性军事行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仅仅表态,称美方正在高度关注苏梅局势。
由此也能看出,俄军的这场苏梅攻势,很不简单。
美国总统特朗普
目前,苏梅方向的战事具有明显的边境缓冲区建设特征。
自2023年以来,俄本土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边境地区频繁遭乌军无人机袭击、游击队渗透和火炮打击,已成为俄罗斯舆论关注的焦点。
普京在国内舆论压力下,需要对边境安全作出强硬回应。
进攻苏梅,正是对乌克兰反向施压的一种方式。
通过逐村推进,俄军力图将火力交战线从俄乌边境外推20–30公里,在乌境内打造一块缓冲区,以降低乌军对俄境内城市与基础设施的威胁。
这种操作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2年夏季俄军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州的战线稳固后,也曾以相似逻辑向赫尔松、扎波罗热等方向推进,意在将正面战场尽可能远离本土腹地。
俄乌战场图
此外,俄军在苏梅的强行推进,背后承载着明显的战略牵制意图。
目前俄乌战事最核心的几个区域,包括哈尔科夫战线、顿巴斯方向、第聂伯—扎波罗热轴线,乌军主力大多部署于此,俄军若直接对这些方向发起总攻,极易遭遇乌军顽强抵抗。
因此,选择苏梅这种心理防线强、军事部署相对薄弱的方向打出新攻势,不仅成本相对可控,更能在战术层面撬动乌军的全国防线结构。
乌克兰不可能对苏梅市这样的边境州府掉以轻心,一旦俄军逼近城市甚至炮击城区,将会引发人口大规模外逃。
这意味着,无论苏梅攻势是否最终占城,乌军都必须回撤兵力应对,客观上削弱了其他战区的兵力部署。
俄乌战场图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此次在苏梅的推进方式,并非闪电战式的快速突袭,而是标准的“平推型消耗战”。
从已知战报来看,俄军采用多路并进、小组渗透、炮兵压制与无人机覆盖相结合的战术模式,逐步突破乌军在边境地带的哨点与小型村镇防线。
目前投入主力包括第34山地摩托化旅、第51和第83空降旅、810海军步兵旅等老牌部队,日均推进速度仅为1–2公里,战术上相当稳健。
俄方的意图并非立刻拿下苏梅市,而是通过逐步蚕食和火力消耗,逼迫乌军长期投入大量兵力,甚至拖入一场对峙战。
这在和谈的背景下,也具有不小的政治意义,对于俄方来说,哪怕战场短期内陷入僵持,只要苏梅方向存在俄军势力控制区,俄方在未来任何形式的和谈中,都将其视作谈判资本,以控制区换取制裁豁免、停火条件甚至国际承认的筹码。这正是打而不占、占而不攻的经典策略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