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断臂醒悟,潘金莲无情真相,真情未至断臂间

武松断臂的情节出自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在小说中,武松因为误杀潘金莲的丈夫西门庆,被官府追捕,在逃亡过程中被官府追兵所伤,导致手臂被砍断。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武松对潘金莲的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水浒传》的叙述中,潘金莲确实对武松并没有真正的感情。她先是与西门庆通奸,后又勾结官府陷害武松。武松断臂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思考后,对潘金莲的冷酷无情有了更深的体会,从而意识到她从未对他有过真正的感情。
这种情节反映了《水浒传》中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通过武松的视角,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潘金莲这个角色,以及她与武松之间关系的虚伪与冷漠。

相关阅读延伸:武松断臂后才明白,潘金莲从来都没有对他动过真情

如果你从未读过《水浒传》原著小说,只是对其中的某些桥段有些碎片化的了解,一定会纳闷一件事,即“梁山好汉这么一帮英雄汉,为何最后多半不得善终”。

当然,有些人即便读了原著,也未必能客观的看待被赋予“梁山好汉”之名的这帮人,其实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绝不是为了歌颂这帮绿林狠人,而是客观地将他们在刀尖上讨生活的故事写出来罢了,所以诸如李逵的冷血,王英的好色,施耐庵都是毫不掩饰的写了出来。

不过像是武松这种英雄汉,为何也没能得到一个体面的结局?他为何也会落得个断臂的结局?

(武松、潘金莲剧照)

或许还是那句话“有人读了原著,也依旧无法客观地看待书中的角色”就足以解释一切。

一、因果报应

施耐庵在书中不止一次强调过因果报应。

比如原著第四十五回中就有这么一首诗。

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

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

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所以王英在征方腊的途中战死,李逵即便活到最后,也难逃被宋江毒死的命运,这即是因果报应。

不过既然施耐庵提到了这个规律,它自然就适用于书中的每一个人,那明明是英雄人物的武松为何也落得凄凉的结局?

你且看武松断臂的过程:“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

(武松断臂剧照)

看似合理,其实十分刻意,因为即便删掉这段剧情,也对后续的情节发展毫无影响,别提什么“武松不断臂就没有单臂擒方腊的桥段”,因为原著中的方腊压根就不是武松抓的,而是鲁智深。

所以施耐庵此时让武松断臂,就仅仅只是为了让武松断臂而已,也可以说,这就是武松经历的“报应”,所以他到底做了什么错事,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答案或许很简单,正是当年与潘金莲的那些事。

二、潘金莲戏武松

潘金莲是个心狠手辣的毒妇,空有一副好皮囊,却心如蛇蝎,她听从王婆的唆使,害死了夫君武大郎,当真是该死。

不过在事情发展到那一步之前,潘金莲就已经展现出她让人反感的一面了。

武松回乡之后,她的双眼就没从这叔叔身上移开过,表面来看,她似乎是爱上了武松,毕竟书中也写了,武松与他那哥哥武大郎虽是亲兄弟,但二人的形象气质却截然不同。

武大郎是矮小又丑陋,武松则是高大又威猛,二者属于是高下立判,所以潘金莲会多看武松几眼,也实属正常。

但她接下来做的事,就不正常了,她主动提出让武松搬来家中住,接着又趁武大郎外出卖烧饼的时候邀武松饮酒,若仅仅只是如此,倒也没什么,反而显得她这做嫂嫂的为人大气,要知道一般人都是十分反感亲戚来自己家中住的。

(潘金莲、武松剧照)

而潘金莲却借着喝酒对武松行撩拨之举,那武松自然那是忍无可忍,一番怒斥之后,潘金莲也知道对方对自己没兴趣,也就不再自讨没趣了。

但如果潘金莲真的是喜欢武松的话,那她就不该做后面那些事。

换了旁人,被武松怒骂一番,也该知廉耻,哪怕不知廉耻,多少也会忌惮这猛汉会对自己动手,可潘金莲没有,她反而跑去武大郎那里诬告是武松先欺负她。

对此,武松也没多说什么,也不知是不屑辩解,还是其他的原因,总之他只是在出差前讽刺了潘金莲一番,也就没提这事了。

而潘金莲见武松撩不动,又与那西门庆勾搭在一起。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你大概知道潘金莲的目的了,她压根就不是喜欢武松,甚至也不是喜欢西门庆,而是纯粹的想要逃离武大郎。

就比如她诬告武松之时,就对武大郎说了,“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她想要的,不过是离开这个家。

(西门庆剧照)

可武大郎这么好的一个丈夫,她为何不懂得珍惜?

对啊,你下意识的觉得武大郎好了,那潘金莲自然成了那个不懂珍惜的人。

可武大郎真的“好”吗?

不说别的,这人给你当丈夫,你要吗?

咱不妨仔细看看武大郎的恶。

三、武大郎的恶

有人可能觉得笔者要表达的是“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因此他与潘金莲的结合就是个错误。

其实不然,武大郎的恶根本不在于他配不配得上潘金莲,哪怕他是个绝世丑男,甚至不仅仅只是矮小丑陋,而是身患重疾,只要潘金莲喜欢的是他这个人,是心甘情愿与他在一起,那他就“配得上”,毕竟婚姻这事儿就应该是男女双方都对彼此有爱意才能促成的,但很明显,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却不是基于“两人相爱”的前提,那纯粹是因为武大郎的占有欲。

潘金莲是如何嫁给武大郎的?

书中写得很清楚:“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曾经的潘金莲也是个烈女,被那大户报复,不仅白送给武大郎,甚至还要倒贴嫁妆,那大户是什么心态?

(武大郎剧照)

说白了,就是告诉武大郎,你拿了钱财,就要替我看住这个人,不能让她好过。

与其说武大郎是她丈夫,倒不如说他是个狱卒,是那大户的帮凶,所以潘金莲看似是撩武松,撩西门庆,其实不过是想逃离这段本就不应该存在的婚姻关系。

当然,潘金莲做出杀夫之举后,她就无法被洗白了,只能说她与武大郎都有可恨之处。

至于武松,他也在无意间成了帮哥哥困住嫂嫂的“帮凶”,他罪不至死,施耐庵只是让他断了一臂,也算是符合因果报应。

发布于 2025-07-01 10:13
收藏
1
上一篇:武松断臂之谜,施耐庵笔下这一笔的深刻寓意 下一篇:为啥武松断臂后兄弟疏远?揭秘他与孙二娘深情一幕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