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家亲临大兴亦庄,揭秘中国无人机研发背后的科学家风采

这是一篇关于航空专家在大兴区亦庄镇讲述中国无人机研发背后科学家精神的新闻稿或通讯稿:
"标题:航空专家走进大兴亦庄,揭秘中国无人机研发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北京讯)"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科普活动在大兴区亦庄镇成功举办。来自国内航空领域的资深专家们走进亦庄,面向社区居民、企业代表及青少年群体,生动讲述了我国无人机研发历程中的辉煌成就,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其中所蕴含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科学家精神。
活动在大兴亦庄某科技企业园区举行,吸引了众多对航空科技、特别是无人机领域充满兴趣的参与者。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和详实的史料资料,从中国无人机发展的早期探索讲起,历经关键技术攻关、型号迭代的艰辛,直至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广泛应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无人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奋斗史。”一位长期从事无人机飞控系统研发的专家激动地分享道,“我们曾面临技术封锁,有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正是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执着与奉献,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专家们重点讲述了几位在无人机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故事。他们讲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以算盘、

相关阅读延伸:航空专家走进大兴区亦庄镇,讲述中国无人机研发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近日,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走进大兴区亦庄镇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原院长,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王英勋通过大量珍贵史料与亲身经历,讲述几代航空人接力奋斗的艰辛历程,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探索蓝天和家国担当的种子。

王英勋讲述几代航空人接力奋斗的艰辛历程。马然 摄

从“冯如1号”到多个“第一”,中国航空人接力启航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上蓝天”的梦想,2000多年前,墨子用木质的风筝首次开启了蓝天探索;500多年前,达·芬奇在画纸上绘制了扇动翅膀的扑翼飞机和旋翼机飞机;100多年前,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1909年,冯如在美国奥克兰成功试飞‘冯如1号’,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飞机。”讲座伊始,王英勋从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讲起中国飞机探索之路。1911年“冯如2号”研发成功后,冯如立即携两架飞机及核心技术团队回国投身革命。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机场进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弥留之际仍不忘叮嘱助手改进飞机缺陷,“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其献身精神令人动容。

中国无人机的发展之路,伴随着严峻的外部挑战。王英勋通过照片展示了国内高校在无人机研制方面取得的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传源教授团队在1958年成功将运-5飞机改造成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西北工业大学第365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期研制的无人机也相继成功,创造了中国无人机史上多个“第一”;1978年经国防科委、国防工办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无人机定点研制单位。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北航无人机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人的接力传承。”王英勋介绍,第一代以文传源教授和张桂联教授为代表,二者引领北航先后实现我国无人驾驶和无人高速靶机零的突破;第二代以杨为民教授为代表,他开创了可靠性工程学科,降低了无人机坠落率;第三代是包括向锦武院士在内的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推动了以“长鹰”为代表的国产系列无人机开发。

“我们当时憋了一股劲,在起名的时候借用了毛主席诗词中的这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王英勋回忆起研制过程中的艰辛时刻:“飞机测试时突降大雨,全体研究人员用雨衣保护飞机,宁可自己淋湿了,人拉肩扛地把飞机都推回机库;一次着陆时飞机被风吹出跑道,我们当时非常痛心,不少人都落泪了。”正是这种执着精神,推动中国无人机技术持续进步。

王英勋介绍,现在的无人机已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在文娱、电力和货运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中国无人机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这背后是几代科学家爱国、创新及奉献的精神传承。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从无人机电池技术到扑翼机的战略前景,同学们的提问涉及不同方面,展现出对航空科技的热情。王教授鼓励同学们:“未来无人机的奇迹,正等待在座的年轻一代去创造。”

作为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北京市大兴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大兴区亦庄镇政府大力支持。未来,市科协党校将持续深化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通过系列课程、互动宣讲、实践教学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理解科学事业,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内核融入心灵、化为行动,为培育具备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实习生 陈康宁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发布于 2025-11-22 06:22
收藏
1
上一篇:颠覆认知!揭秘鸟类翅膀,恐龙的“胳膊”之谜,飞行起源三大惊人秘密揭晓 下一篇:论舞美品质,品味舞美之美,而非单纯追求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