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北上广的他们,生活轨迹如何演变?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笼统的问题,因为“没去北上广”的人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的经历和现状千差万别,无法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他们可能的情况:
"1. 留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或乡镇的人:"
"生活状态:" "相对安逸:" 相比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和物价)较低,生活节奏可能更慢,压力相对较小。很多人能够安居乐业,拥有自己的房产。 "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可能不如大城市多,产业结构可能相对单一,薪资水平可能普遍较低。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压力可能没那么大。 "人情社会:" 在一些小城镇和乡村,人情关系可能更为重要,社区联系更紧密。 "发展天花板:" 对于追求快速发展和高薪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平台受限,晋升空间和机会不如大城市。 "“后来怎么样了”:" "安居乐业:" 很多人可能在这里结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成为当地社区的骨干。 "小富即安:" 部分人可能通过本地工作或小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满足于现状。 "生活压力:" 也有些人可能面临本地就业机会不足、薪资不高、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生活压力依然很大,

相关阅读延伸:没去北上广的那些人,后来怎么样了

据相关招聘网站的统计,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重回一线城市。我们好奇,没去大城市真的会后悔吗?那些真正在非一线城市留下来的人,生活怎么样了?

有人说,如今的Z世代年轻人是最不受束缚的,选大城市或小城市并不重要,他们更在乎在这里生活的状态。

而Z世代流向哪里,哪里就是站在所有城市之前的“第Z城”——年轻人内心渴望抵达的去处,愿意为之逗留和徘徊的城市。

“第Z城”不是单一的,也拒绝无聊的。它是建筑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复合体,存在格子间与自由职业的共生,既能承载年轻人的野心,又能安放他们自由的灵魂,还拥有丰俭由人的选择权。

“第Z城”有具体的生活感受:温度、文化、人情、节奏……还有听得见、闻得着的日常体验:鸟鸣、海浪、翻书声、咖啡味、青草香,等等。

最重要的是,它让人感觉“生活在此处,而非路过”。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周刊的《碎片收发室》栏目。

在人生的某些节点,我们会选择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比如高考填志愿、大学毕业求职、长期旅游或是旅居、换一种生活环境......

6月末,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和新周刊《第Z城》杂志上线,我们策划了一期话题为#蹲一座Z城 的征集活动,收集了众多读者生活过的宜居之城、理想之城。

《看不见的城市》里说:“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对同一座城市,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当你以为深圳是快节奏的,@小银 也许正闭上眼睛躺在深圳的草地上,闻着青草香,听着风声休息。小县城出路少?@想减肥的老郑 看见了小地方藏着的无数让年轻人心动的理由。@小关 作为南方人,却比北方人更爱大连,享受在海边喂海鸥的日子。

选择一座城,先了解一座城。以下是我们整理出的部分读者投稿,看看他们的故事,或许你会有新的共鸣和灵感。

@关河

苏州是一座美而有内涵的城市。

我因为求职考试来过苏州几次。处处小桥流水、花香满城,文韵悠长,多种小吃鲜甜可口又便宜,生活节奏踏实缓慢,令我这个北方人产生了极大震撼。尽管至今的求职仍然不太顺利,但回想起苏州的悠然闲适,心里会感到些许安慰,甚至成为“精神苏州人”。

春节前有一次去上海,考完试身心疲惫,索性坐高铁去网师园坐了一下午。虽然游人稀少,也还是能看到几位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独游,或是仔细拍照,或是默默品茗。苏州园林静向内求的志趣非常适合当下需要静下心来的人们。

苏州不仅很古朴,也很现代,站在桃花坞文昌阁,可以看见北寺塔与苏州中心的千年同框。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非常触动我的心境,结尾的“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不知千年间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读到这句便想起之前见到的山塘街亮灯那一瞬,游船驶过、游人如梭的画面。苏州,可以让人真正静下心来,和光同尘。

@歐巴非

在昆明,绝大多数日子随便拿起手机就能拍到好看的天空和云。

昆明是一座节奏缓慢的城市,时常感觉到在这里生活的人“既不卷别人也不卷自己”。个人认为,要搞钱要进大厂要乘风破浪的小盆友来玩玩就好,想搞点野味创作,也没太多物欲的生活家,可。

@想减肥的老郑

如果年轻的你性格稳定,且正在寻找一个能让梦想生根发芽的地方,四线小城白山,或许就是你的理想之选。

白山市,这座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宝藏城市,藏着无数让年轻人心动的理由。它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被茂密的森林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83.3% ,是一座天然的森林氧吧。在这里,你能尽情享受22℃的夏天,告别大城市的燥热与喧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无论是徒步在山间感受清新空气,还是漫步溪边聆听潺潺流水,都能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治愈。这里还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

近年来,白山大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全力培育全域旅游、人参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潜力巨大。政府急需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厚政策,从就业岗位保障到创业扶持,从生活补贴到住房优惠,全方位助力年轻人扎根发展。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机会众多,还有大量企业提供丰富岗位,“访企拓岗”行动更为毕业生与企业牵线搭桥,让你轻松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里的文化也独具魅力。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它融合了长白山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闲暇时,你可以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岁月沉淀;也能参与民俗活动,体验独特风情;在艺术展览、文化演出中,邂逅志同道合的伙伴,丰富精神世界。

白山交通四通八达,九月高铁开通后,到沈阳仅需一个多小时,到北京也仅四个钟头。生活在白山,幸福感满满。这里物价亲民,生活节奏舒缓,让你在奋斗之余,也能享受生活。美食更是丰富多样,河鲜山珍应有尽有,铁锅炖、溜鱼片等特色佳肴,定能满足你的味蕾。白山正张开怀抱,等待年轻人加入,一起描绘美好未来!

@元音琴行燕老师

青岛,虽然四季分明,但是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山海相邻,非常干净。

@小关

我是南方人,但我推荐的城市是辽宁大连。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听QQ音乐三巨头,玩摩尔庄园和奥比岛,拍大头贴,看着iPhone从诞生到现在的16,算是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共同成长起来的“Z世代”一员。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南方,我看到镇上的房子不断翻新,家家户户配备了电脑和手机,街上的门楼也换了一遍又一遍,一切都发展得太快。

我也一路攀登,从小镇走到省会再到“魔都”上海,却没有变成小时候想象中的奔走于商海中游刃有余的厉害大姐姐,而是总害怕因完成工作的速度太慢而面临裁员和失业,似乎有条无形的鞭子永远在后面追着我。太快了,我困在速度织就的牢笼里瑟瑟发抖。

大连的样貌像是世纪初的怀旧电影,没有丛林般的钢铁森林,而有挂着松果的松树;没有上不了岸的无边海,而有让人心安的堤岸。马路的尽头不是高科技园区,而是吹着微风的蓝色大海。老式的有轨电车“叮叮叮”地穿行在城市中央,没有人抱怨它跑得太慢,反而有许多年轻人和老年人乘坐它欣赏街边景色或感受城市风貌。

如果想要慢节奏生活,大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夏天凉快,冬天有雪。有什么想不通的,就去星海广场喂喂海鸥。海鸥不想那么多,你伸手它就来。你也可以不想那么多,去海鲜烧烤店坐下,上了菜,你就吃。海鸥的生活只是去码头整点儿薯条,人也应该可以。

@Atopos

虽然我目前生活在江浙沪,但我更喜欢生活在大理。我的几次出逃都是选在了大理,每次都是呆了一个月左右,每一次离开都会怀念大理的生活。

这里具备的自然条件令我流连忘返,背靠苍山,面朝洱海,还可以去大理古城探各种有意思的小店,也可以去洱海边骑行或者漫步,这样的日子真的太美好了。我好喜欢这种生活,美食、咖啡、风景,这些都是我在意的点,大理都有。

但大理有一个缺点就是工资不高,也许做生意收入会多一点,但其实大理的生活成本也没有多高,丰俭由人,同时大理市区也有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我觉得是一个宜居城市。

如果你喜欢很好的自然环境,喜欢亲近自然,喜欢山、树、水,喜欢各种有意思的人和事,不追求奢靡的生活,不想做都市里的那种光鲜亮丽的人,那我觉得,大理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匿名

这是2016年刚到上海时,在第一个出租屋里随手拍下的夕阳。要给年轻人推荐一座城市的话,答案是上海。31岁,女。

说说我待过的城市和年限吧:长沙18年;昆明4年;上海4年;大理丽江4年;现居成都。去昆明是因为高考失利+想要远离原生家庭;去上海是因为年轻人对大城市的向往,那会儿有一股拼劲儿;去云南是因为

发布于 2025-11-22 00:31
收藏
1
上一篇:璀璨星光,国家一级演员风采绽放 下一篇:性侵疑云笼罩,逝去女孩遗留下千条不可告人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