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揭秘,太上老君金角银角童子来历之谜,下凡为妖的真正原因

我们来详细说说《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童子金角银角大王下凡的原因。
"金角银角大王的来历:"
1. "身份背景:" 他们是道教至高神太上老君的童子。在道教体系中,童子通常是神将、仙人的侍从或弟子,负责看守山门、炉火、经书等,也常被赋予执行任务、降妖除魔的职责。金角和银角是这一对。 2. "拥有宝物:" 他们下凡时,各自携带了太上老君的几件非常强大的法宝。这七件法宝是: "幌金绳 (Hàng Jīn Shéng):" 能软能硬,能长能短,能拘能放,能收能纵,可以捆仙缚圣。 "芭蕉扇 (Bā Jiāo Shàn):" 有两把,一扇是"水扇"(能灭火、隔水),另一扇是"火扇"(能喷火、隔火)。这把扇子后来是红孩儿从牛魔王那里偷来的,但金角银角最初也拥有类似的火焰能力。 "七星剑 (Qī Xīng Jiàn):" 七口宝剑,锋利无比,能斩妖除魔。

相关阅读延伸:西游记太上老君的童子金角银角大王是啥来历,为何要下凡做妖?

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下界托化妖魔,即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也。他俩又盗走老君的五件宝物: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与幌金绳。

《西游记》金角、银角的出场,是何义?

——唐僧见平顶山,说“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又叹“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如此,妖魔来矣。

修行之大丈夫,能了知古往今来,皆是因缘幻戏。到一切崎岖坎坷、艰险嵯峨之处,也抛得下苦恼挂碍之想,心性逍遥,把玩好一片山水风月,又何来这许多虎狼之厄、妖魔之苦?

金、银,一属阳刚之动,一属阴柔之静。角,却是尖锐顽愚、亢而不平之义。于阴阳刚柔动静之中,迷了自在无畏之至性,生出顽固执拗之妄想,失了平和中正之真心,故而托化为妖魔也。

葫芦、净瓶、剑、扇子、绳,一一对应火、水、金、木、土。《西游》写平顶山莲花洞一难,是指先天阴阳五行之道用,陷入后天污浊秽恶里,即成二魔与五贼。不论入世经营,或出世修行,心一痴迷摇动,迷本真而兴妖妄,则阴阳之道、五行之用,也不过俱是戕害众生之钜贼。

至于平顶山莲花洞之名,世上本无什么不平、过不去之事,只是心里头的得失计较,水火对峙,才让世事成为一个个过不去的坎儿,是谓“平顶山”;烦恼思量牵转,让出淤泥而不染的本性,迷堕于尘劳营求,把一个清闲之身,换来一生庸碌,是谓“莲花洞”。

太上老君,即“主人公”也,是我本来之真性。本真灵湛,则角亢妖孽,客尘烦恼,一一都毕。他收伏金角、银角之后,对孙说,这两个童儿,是观音菩萨问他借了三次,才在此托化,看唐僧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不知世间多少人,本也是大愿大誓,要为天地立心、百姓立命,可入了世事浊流,举手投足之间,再无正大光明,一一都成了猥琐下贱之举;言谈之中,也再无刚直中正,仅剩下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以天地之心,图谋苟且之富贵;用百姓之命,添了自己的膏脂……一而再,再而三,俱已变成一个个妖魔。

可有真心?

(本号图文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严禁擅自转载、盗用。)

发布于 2025-11-21 11:33
收藏
1
上一篇:演绎圈三代世袭,是商业垄断的拢断,还是文化传承的瑰宝? 下一篇:星二代风采,他们如何继承父辈辉煌,续写璀璨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