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马克思,激励青年成为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

哈哈,这个说法很有趣,把马克思和佛教里的“斗战胜佛”(特别是孙悟空,作为“斗战胜佛”的化身)联系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斗争精神”的幽默解读。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趣谈”一下这个说法:
1. "斗争精神的共通性:" "马克思:" 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阶级斗争,认为社会历史是通过不断斗争推动前进的。他本人也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战斗”。 "斗战胜佛(孙悟空):" 名字就点明了核心——战胜困难、战胜敌人、战胜自我。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权威,一路降妖除魔,最终虽然皈依佛门,但“斗战”的本色依然不变,成为护法神,继续“战斗”。
2. "“不屈不挠”的契合:" 无论是马克思理论指导下的革命者,还是孙悟空式的英雄,都强调在面对压迫、困难和挑战时,不能屈服,要坚持斗争,百折不挠。这种精神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关键。
3. "“年轻人”的定位:" 马克思确实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革命,迎接挑战。年轻人往往充满活力、锐意进取,更容易被这种“战斗”和“变革”的精神所吸引。 孙悟空虽然最终成佛,但他的

相关阅读延伸:趣谈|马克思说:年轻人,要做一个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原文 :《当我们谈论马克思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谭玉 贺天

图片 |网络

今年恰逢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举办隆重而盛大的纪念活动。2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如此频繁地谈马克思,那么,当我们谈论马克思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马克思之于我们这一代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今天谈论马克思时,不应将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作为一种神圣膜拜着,而应将其作为一种青春的思想,常伴我们左右。

前些天,一栏名为《给90后讲讲马克思》的音频节目爆红网络。从这个节目中,我加深了对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认识,意识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也曾是“问题少年”,也曾在职场“碰壁”,经历我们现今经历的烦恼,他也是一个有血性有抱负,有脾气又有柔情的青年。

然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马克思家境殷实,但众所周知他一生穷困潦倒,他放弃了父母为他创造的优越生活,选择为劳苦大众奔走呐喊。“切莫在空想中虚掷时光,切莫在枷锁中犹豫彷徨,只要胸怀抱负和渴望,我们就可以将事业开创。”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已写下了如此振奋人心的诗歌。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有现实情怀的青年,在今天谈论马克思时,不应将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作为一种神圣膜拜着,而应将其作为一种青春的思想,常伴我们左右。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艰难之处,每个阶段也有每个阶段的幸福,我们要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

“少年强则中国强”,梁启超先生这一富有哲理的论断,距今岁月久远,却依然光辉灿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青年齐努力,携手做先驱”的周恩来、为“真理而战斗”的刘少奇……后继正是这样一批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先进青少年前赴,以执著的信念,顽强的精神,艰辛探索、不怕牺牲、不懈奋斗,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寻找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有一个词叫作“延迟满足”,即“为了更高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短暂的利益”。马克思完成《资本论》前后花了40年时间,我们党历史上许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可以依靠优越的家境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为理想信念奋斗。事实证明,一个人是否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影响着事业的成败。去年,“佛系”一词火爆网络,聚焦重点在于“90后”。诚然,“佛系”有淡然生活,知足常乐的意思,但不可否认,也暗藏了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我们感叹如今社会给予我们的生活压力过大,感叹我们“秃”掉的头和“垮”掉的胃,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挣扎和奋斗。我们可以以“佛系”来自嘲,但绝不能以此为目标。知足常乐,并不是让我们满足于作蝼蚁,而是要明白,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艰难之处,每个阶段也有每个阶段的幸福,我们要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胡适先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今天,当我们谈论马克思时,应该明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要相信当今的中国赶上了变革之后最好的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即使佛系,也要做一个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小时候谁没做过改变世界的梦啊!虽然长大以后渐渐发现,作为大多数普通人中的一员,我们无法做到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把远大的梦想变成脚下的每一步,脚踏实地去奋斗,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每个青年人小小的一分力聚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大大的梦想。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5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发布于 2025-11-21 09:43
收藏
1
上一篇:斗战胜佛孙悟空,荣耀背后,烦恼何其多 下一篇:被吐槽了25年“烂片鼻祖”,究竟凭啥如今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