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提矛闯刘备卧室,刘备不慌还问“剑呢”?这兄弟情,比江山还重!
你见过这么离谱的君臣吗?张飞穿着盔甲、提着丈八蛇矛,“哐当”一声踹开刘备的卧室门,刘备正穿着睡衣揉眼睛,非但不喊“护驾”,反而皱着眉问:“三弟,你剑咋没带?是不是又丢在哪了?”
换别人早被当成反贼砍了,可张飞这么干,刘备连眼皮都不抬——别说带兵器,就算张飞把宫里侍卫全砍了,刘备第一反应准是:“准是有人造反,我三弟这是来救我!”你说这信任,得深到啥地步?
有人肯定会说:“刘备这是糊涂!张飞当年醉酒丢了徐州,那么大的地盘说没就没,换哪个主公不得扒了他的皮?刘备倒好,就给了他一巴掌,这哪是罚人?分明是护短!”
可你不知道,那巴掌根本不是怪他丢城——当时张飞丢了徐州,觉得对不起刘备,拔出剑就要自尽,刘备一把夺过剑,“啪”地给了他一巴掌,红着眼骂:“咱兄弟当初说好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你死了,我和二哥咋办?”你瞧,这巴掌是打醒他,不是怪他错,这哪是主公对下属?分明是大哥对弟弟!
要说这情分,得从桃园那时候就说起。老辈人传,当年刘备还在街头卖草鞋,张飞开着猪肉铺,关羽推着小车卖绿豆,三个陌生人在桃园里一跪,磕了三个响头,就把“兄弟”俩字刻进了骨头里。
张飞当时更实在,直接把猪肉铺卖了,连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刘备招兵买马;关羽呢,为了护着刘备,过五关斩六将,连曹操给的官都不要。你想啊,从一无所有到有点家底,全是兄弟仨一起拼出来的,这份情,早不是“君臣”能比的。
刘备当汉中王、当皇帝,在张飞面前,从来没端过“陛下”的架子,还总喊他“三弟”。可光有旧情也够,后来关羽死了,刘备连江山都不管了,这才叫真绝!
关羽被东吴杀了之后,刘备红着眼就要掀翻江东,诸葛亮急得在高台上劝:“陛下!冷静点!北伐才是正事,曹操才是大患,要是跟东吴打起来,大业就毁了!”刘备被说动了,坐在龙椅上半天没说话,手里攥着关羽的旧刀,指节都发白了。
可就在这时候,张飞骑着马“哒哒哒”冲进宫,盔甲上还沾着灰,进门就喊:“大哥!二哥没了!咱得给二哥报仇啊!”就这一声“大哥”,刘备啥都忘了——诸葛亮当时脸都白了,他太懂刘备了:啥军国大计、天下大业,在“兄弟”俩字面前,全是浮云!
可谁能想到,刚定好伐吴的日子,张飞又出事了——他因为急着报仇,鞭挞了手下的小兵,结果被小兵趁他睡着砍了头,脑袋还被送到了东吴。
消息传到刘备耳朵里,他手里的杯子“哐当”掉在地上,半天没说话,后来突然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二弟没了,三弟也没了,我这皇帝当得还有啥意思?”
从那以后,刘备就像变了个人,不再是那个能屈能伸的主公,成了个被仇恨烧红了眼的汉子——不管诸葛亮咋劝,不管手下将领咋说,他就认一条:“这江山我可以不要,但东吴必须灭!”
有人说刘备傻,放着北伐大业不管,非要为兄弟拼命,最后夷陵之战输得一塌糊涂,把蜀汉的家底都赔光了。可老百姓不这么看——老辈人讲三国,总爱说“刘关张的情,比金坚,比山重”。
为啥?因为这年头,太多人把“兄弟”当口头禅,遇事了先算自己的得失,可刘备不一样,他真把兄弟当命。历史上的刘备或许有战略考量,但民间更愿意传他为兄弟弃江山的故事,因为大家认的,就是这份“不掺假的真性情”。
要是你是刘备,一边是打拼了一辈子的江山,一边是死在眼前的兄弟,你会选保江山还是报仇?反正刘备选了后者——有人说他笨,可我觉得,这才叫活得明白。毕竟江山没了能再打,兄弟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你觉得刘备做得对吗?评论区跟咱唠唠,看看谁还信这种“过命的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