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王道平,中共党员,曾任陇海支队司令员、定(陶)曹(县)支队司令员等职。在那残酷的战争岁月里,他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为巩固和发展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立下了战功,荣膺“鲁西南半壁屏障”的称号。
四处奔波为真理
王道平,原名王喜太,1886年出生于山东曹县王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王道平生长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苦难岁月,自幼就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生性刚毅豪爽,同情啼饥号寒的黎民百姓,愤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与血腥盘剥,立志走救国救民之路。
受1911年辛亥革命的鼓舞,王道平为报效国家,剪掉辫子,毅然从戎,后升任团长。
但不久,革命胜利果实为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中国社会重又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混乱之中。
王道平不满旧军队的所作所为,愤然弃职返乡。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一路所向披靡。
王道平又倍受鼓舞,再次从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特务团团长。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王道平受到不公正待遇,再次离开了军队,对中国和自己的出路均感到迷茫。
为寻求真理,他又奔走于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先后结识了共产党员孔庆嘉、郑尔拙等同志。
1936年,王道平在张家口闲住期间,又结识了共产党员于子元。
王道平和于子元志趣相投,交往甚密,时常谈论政治,抨击时弊,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
于子元通过与王道平的交往,向他宣讲党的主张,让他明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有希望,才有光明的前途。
在革命者和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王道平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他决心在鲁西南大干一场。1936年底,王喜太从张家口返回了曹县,着手组建武装。
在于子元的帮助下,王道平坚决响应我党的统战号召,分化、瓦解和收编地方武装,进一步扩充人枪,成立抗日游击队。
此后,王道平率领游击队打击国民党顽固派,打了几次胜仗,声威大振。
附近的杂牌队伍无不慑服,争相率队投靠王道平。在不长的时间里,王道平的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
后来,王道平率领游击队投奔八路军115师,师领导机关决定:原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改名为陇海支队,任命王道平为司令员。
惩奸杀敌震四方
1939年春,冀鲁豫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合编,成立冀鲁豫支队。陇海支队被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道平任营长。
曹县东南高辛庄的恶霸地主高圣君,认贼作父,当了日寇的曹县“东方剿匪(指共产党)总联庄会”会长,豢养家丁100余人,拥有长枪百余支,还有日寇赠送的指挥刀、掷弹筒。
高圣君作恶多端,支队首长决定狠狠打击,严加惩治。
王道平领受了攻打高圣君村寨的任务。
在攻寨之前,王道平选派几名战士,让他们化装潜入高辛庄,以策应后续攻寨。
我军把高辛庄团团包围起来后,就开始向高圣君喊话,要他缴械投降。
但高圣君自恃武器好、守备严,拒不投降。
到了晚上,我军就发动了攻寨战斗。
在我军猛烈的火力下,外寨的守兵纷纷撤往里寨。午夜,我军占领了外寨。
我军正准备攻打里寨时,里寨的大门被我内应的同志打开了。
我军一拥而入,守寨兵丁纷纷投降,高圣君被活捉,还缴获了长短枪100余支。
王道平根据支队首长指示,对高圣君一再阐明我党的政策,要求其帮助解决我军后勤补给,最后高圣君不得不交出三万元。
惩罚为虎作伥的高圣君,王道平所率的第三营更是打出了军威。
1939年6月22日,日军驻曹县司令间野率300余日军进犯根据地。
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决定在曹县东南缪堤圈一带设伏。
王道平率领三营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冲杀,杀得日寇丢盔弃甲。
战斗胜利结束,毙敌200余,缴获山炮一门和部分枪支弹药。
消息传开,考城、曹县、成武、单县之间的一些地主和顽杂头目,为保自身,纷纷要求与王道平插香结拜,缔联私谊。
以理服人保三村
1940年秋,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奉命北上。而石福启、胡罗头、马逢乐、张子刚、王子杰、张胜太等顽杂头目以为有机可乘,从四面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
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很快由原东西80华里、南北40华里的地域,被蚕食的只剩了东西十余里、南北三四里的狭小地域。
我地委机关当时仅有一营兵力的独立团,被迫坚守在刘岗、曹楼、伊庄三村。
这三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和大本营,一旦失守,这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即不复存在,形势十分严峻。
在此危急关头,王道平根据党委指示,认真分析了敌情,决定在统一战线大旗下,利用一切关系,动摇、分化、瓦解敌人,以减轻对三村的压力。
首先,他决定做顽军头子胡罗头的工作。
胡罗头是王道平的旧交,拥有1000人枪,正从西面进攻三村。
对于王道平的到来,胡罗头念其旧谊,设宴招待。
酒宴上,王道平向胡罗头宣传我党的统战原则,并向他讲明坚持抗战的前途,以及若继续与三村为敌的害处。
王道平言辞中肯,分析切中要害。
胡罗头对王道平心悦诚服,连连点头称是。
最后,他向王道平表态:“四哥说得好!为弟现在真正弄清了利害关系。保证从今日起,按兵不动!如您有所求,我定会尽力相助的。”
此后,胡罗头非但不再进犯三村,还偷偷将一些子弹和药品卖给我军。
稳住胡罗头后,王道平又来到东南面的石福启部。
石福启部队人众枪多,气焰甚是嚣张,还给王道平发出了一封诱降信。
王道平决心将计就计,利用与石福启的旧关系,说服他不攻打三村。
王道平按照信中所讲,只身来到蔡堂村石福启住的一座四合院。
面对石福启,王道平神态自若,义正辞严,向他讲清利害,晓以民族大义。
石福启被王道平深入浅出的道理和情真意切的言辞说服了,他说:“四哥说的有道理,够意思,江湖义气第一柱,我石福启不会再说别的了,保证听四哥的。从今天起,就来个按兵不动,决不再攻打‘三村’。”
说罢,石福启当着王道平的面,立即下达了停止进攻三村的命令。
在王道平不懈努力下,三村终于保住了。
结语
王道平不幸于1940年患了肺病,常是吐血不止。
组织上和同志们多次劝他疗养,可他都婉言拒绝,继续坚持工作。
1944年3月14日,他终因积劳成疾,经医治无效,不幸溘然长逝,终年58岁。
松柏苍郁,碧流淙淙,高大的碑石镌刻着鲁西南人民对王道平的痛悼和烈士的哀荣:“噫!公去矣,公之行昭如日月;我鲁西南各界人士,均哀其志,嘉其行……”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