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镇红薯共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这个标题“玫瑰小镇”与红薯产业齐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描绘了一个结合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它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主体元素": "玫瑰小镇": 暗示有一个以玫瑰种植、观赏或相关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或区域。 "红薯产业": 指以红薯为核心的经济产业,可能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2. "核心关系": "齐发展 (Joint Development)": 强调玫瑰小镇和红薯产业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 3. "最终目标/成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Painting a New Pictu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表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成功案例或创新实践,为乡村带来了新的面貌和发展活力。
"这个标题的含义可以解读为:"
某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小镇)不仅发展了以玫瑰为代表的美丽经济,也大力发展了以红薯为代表的地域特色农业产业。这两种产业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有效地推动了当地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乡村振兴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多元融合的崭新局面。
"这个标题的特点:"
"形象生动": “玫瑰小镇”和“新图景”富有画面感。 "点明模式":

相关阅读延伸:“玫瑰小镇”与红薯产业齐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视频加载中...

大众网记者 赵菲菲 东营报道

秋光正好,丰收如画。垦利区兴隆街道后李村呈现出一派丰收与希望交织的动人景象,一边是百亩红薯喜获丰收的忙碌景象,一边是百余亩玫瑰苗悄然入土、静待花开的希望图景。这里,后李村与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以“村企联动、产业共融”的融合发展模式,共同绘就了一幅“地下结金薯,地上开鲜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沙壤育金薯,特色种植富农家

后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沙壤地资源,大力发展红薯特色种植产业。今年,全村共种植红薯650亩,亩产近6000斤,预计可为种植每亩增收2500元,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我们村和昌源农业合作,引入了‘高校+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红薯种得好,玫瑰产业也落地生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后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天峰指着丰收的田垄介绍道。

依托这一多元合作模式,村里积极引进生态种植技术,持续擦亮“鲁北黄三角沙土红薯”特色品牌。同时,后李村还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计划建设有机堆肥区,将畜禽粪污转化为优质生态肥,预计年产量达2000吨,减少化肥使用量50吨,实现绿色生产与效益提升双赢。

玫瑰绽新景,文旅融合促振兴

由后李村与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黄河口玫瑰文旅小镇”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一期投资1200万元,致力于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与文旅综合体。

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军表示:“我们选择在后李村落地玫瑰小镇,看中的不仅是这里优质的沙壤和生态基础,更是村‘两委’和村民的支持。我们将以玫瑰为媒,打造三产融合的标杆项目,带动就业、赋能乡村。”

项目规划用地1500亩,涵盖1400亩玫瑰等中药材种植区与100亩文旅体验区,并配套建设深加工基地与商务运营中心,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产共建标准化玫瑰种植基地,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二产打造省内领先的“盐生”食用玫瑰深加工体系,拓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三产推出研学游、采摘游、康养游等多元业态,以场景体验带动消费,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们在项目规划之初,将红薯种植纳入整体产业布局,红薯是当下的收益保障,玫瑰是未来的发展希望。这种长短期结合的产业安排,为文旅产业的深度发展预留了空间。”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军说道。

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120亩玫瑰种植,配套的深加工基地和文旅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预计明年春季将迎来首批绽放,成为东营及周边地区新的文旅打卡地。

从“沙土红薯”到“玫瑰小镇”,后李村与昌源农业正以产业为笔、以土地为纸,共同绘就一幅“春赏玫瑰秋收薯,四季有产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小红薯”与“玫瑰花”双轮驱动,做强特色农业,做优文旅融合,让土地生金、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

发布于 2025-11-19 09:54
收藏
1
上一篇:即墨玫瑰小镇景区盛花期将至,3000亩玫瑰花海月底绚丽绽放 下一篇:即墨“玫瑰小镇”,鲜花铺就致富路,美不胜收惊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