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7万,不打球也得掏钱,雄鹿又往火堆里添了195万。
这195万属于泰勒·史密斯,一个2米03的前锋,合同还剩三年,却只有新赛季的钱算数。
球队说裁就裁,钱照给,人不要。
球迷看得直挠头:白送钱不要人,图啥?
图的是名单空位。
雄鹿最后一个席位,留给谁也不留他。
史密斯夏天签的是训练营合同,打了几场热身,三分倒是有36.7%,可队里同位置已经有七个人。
教练组每天盯着名单,像玩消消乐,谁先凑够三个重复就消失。
史密斯成了被消掉的那一块。
球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利拉德交易后,账上依旧飘着旧数字;利文斯顿,新秀身份也没保住;米西奇更干脆,买断签字费立刻到账。
每一次裁人,都在工资条上留下一条疤,疤的名字叫死钱。
死钱不会帮你抢篮板,也不会投三分,它只会蹲在账本上,让老板在夜里数心跳。
有人觉得195万不算多。
换算下来,一场常规赛十二人激活名单,平均每人分不到16万。
可别忘了,奢侈税是按倍数翻的。
工资条每多一百万,税就可能多三百万。
老板的钱包再厚,也经不起这样一层层抽纸。
更难受的是,死钱不占空间,却占现金,想签人得先问税吏同不同意。
史密斯的遭遇,是边缘球员的常态。
2022年落选后,他先去发展联盟报到,住最便宜的公寓,吃赛后剩下的披萨。
十二分五板,听起来不惊艳,却是他一场场膝盖擦地换来的。
雄鹿给他电话时,他以为抓住了绳子,结果绳子另一头是剪刀。
裁人通知只在电话里持续三十秒,三十秒后,又要重新找队、找房、找飞机票。
球队也无奈。
争冠窗口就那么几年,字母巅峰不等人。
管理层每夜都在算:留他还是留税?
留税就没法补替补中锋,留他就得少一个侧翼防守人。
算到最后,只能选最便宜的方案:裁掉保障部分最少的合同。
史密斯成了算法里的余数,四舍五入,被舍掉。
死钱堆到2742万后,雄鹿的补强方式只剩三条路:
一是交易,把长合同换短合同,可是别人也不傻;
二是底薪淘宝,指望落选秀再爆发一次,概率跟中差不多;
三是让年轻人顶,杰克逊、科菲们直接拉上前线,打得好封神,打不好背锅。
三条路都写着风险,却不得不走。
史密斯的飞机还没起飞,经纪人已经开始联系下家。
欧洲、澳洲、G联赛,机会永远有,工资永远腰斩。
他的行李箱里还装着雄鹿配发的灰色训练服,衣服胸口印着鹿标,标签没拆,人已被移出群聊。
这就是商业联盟,温情只在镜头给特写的那两秒。
球迷在评论区吵架。
一方说管理层冷血,一方说冠军大于人情。
吵到最后没人记得史密斯全名,只记得数字195万。
数字不会投篮,却最能让人心疼。
老板心疼钱,球迷心疼战绩,球员心疼青春。
三种心疼加在一起,就是NBA的底色。
接下来,雄鹿还要交多少学费?
字母的新合同一年比一年大,米德尔顿的健康一年比一年悬,利拉德又老一岁。
死钱不会自己消失,只会换名字继续占位。
今天裁的是史密斯,明天可能就到某个二轮秀。
循环一旦开始,停下就要靠大手笔交易,而大手笔交易又需要选秀权,选秀权早被拿去换即战力。
闭环完成,死结拧紧。
想避免成为下一个史密斯,边缘球员只有两条铁律:
把三分练到四成,或者把防守练到能顶三个位置。
做不到,就随时准备好打包搬家。
球队不会为你的故事落泪,只会为你的性价比鼓掌。
掌声一停,支票递过来,再见来不及握手。
老板也不是赢家。
死钱越堆越高,像厨房里的蟑螂,看见一只就说明暗处还有一群。
工资帽上涨速度追不上奢侈税上涨速度,现金压力让老板在午夜梦回时反复想起那一串串被裁掉的名字。
每念一次,就多一根白头发。
冠军旗帜挂在球馆上空,风吹起来猎猎作响,那声音翻译成中文就两个字:加钱。
屏幕前的你,如果也在职场边缘,可以把史密斯的经历当一面镜子。
公司裁员时不会通知你下一步计划,只会告诉你今天签字最划算。
想不掉进死钱坑,就得让自己从边缘变成核心。
核心不是头衔,是别人算成本时,舍不得砍掉的那一行。
雄鹿的列车继续向前,史密斯拖着行李站在站台。
他抬头看大屏幕,屏幕上正在回放字母的暴扣,观众欢呼震耳。
那欢呼曾经离他只隔一条替补席,如今隔了整个太平洋。
他拉上口罩,转身走向登机口,背影没入人群。
下一次听到他名字,也许是另一支球队,另一段短合同,另一个195万。
NBA的故事每天都在翻页,没人记得被撕掉的那一张,除非那一页正好写着你我。
钱花了,人走了,球还得打,日子还得算,冠军还得抢,这就是联盟最冷血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