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门派”:看病哪需分经方派,辨证论治才是真功夫
前阵子遇着个中医爱好者,一开口就问:“您是经方派吧?”那语气里透着股“只有经方才够正统”的意思,仿佛行医若没个“门派”头衔,就少了些底气。
我没急着答,先沉默了几秒——倒不是琢磨怎么圆话,是在想这“门派”的执念,有时候反而会困住看病的思路。等她眼神里多了点好奇,我才慢慢说:“论门派,我无门无派;真要算,就叫‘辨证论治派’。”
其实咱老祖宗传中医,从来不是让后人划圈子、立门派的。不管是经方的简洁精当,还是时方的灵活应变,说到底都是为了治好人的病。就像地里长庄稼,不能只认一种锄头,得看土是沙是黏、苗是壮是弱,再选趁手的家伙。
看病也一样:张三咳嗽是风寒裹肺,李四咳嗽是阴虚火旺,就算都用治咳嗽的思路,方子也得差着十万八千里。要是死抱一个“门派”的法子不放,不管病人具体情况就套方子,那不是治病,是“刻舟求剑”。
所以我从不沾“经方派”“时方派”的边,只认“辨证论治”这四个字——摸准病人的脉、看明白舌苔、问清楚症状,把“证”辨透了,再从药柜里挑最合适的药配方子,这才是中医的根本。至于门派名号?那都是虚的,能把病治好,让病人舒坦了,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