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砥砺前行,‘天鹰’救援队找回500余人,没有困难能挡住他们的坚定脚步”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非常英勇和令人敬佩的救援行动。它强调了救援人员(被称为“天鹰”)在短短四年内成功拯救了超过500人的生命,并且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能够克服并继续前进。
这句话可能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天鹰”救援团队的高效和成功:" 四年时间找回500多人,说明他们的救援行动非常成功,拯救了大量的生命。 "“天鹰”救援团队的英勇和顽强:" “没有困难能挡住他们的脚步”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天鹰”救援团队的赞扬和致敬:" 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救援人员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敬意。
总而言之,这句话是对“天鹰”救援团队的一种高度赞扬,展现了他们在救援行动中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敬佩。

相关阅读延伸:4年找回500多人 没有困难能挡住“天鹰”救援的脚步

说到海上救援,不少人可能会最先想到平安水鬼郭文标。其实,在温岭,还有一支响当当的陆地救援队,那就是天鹰救援队。

天鹰救援队队员开展野外救援演练。温岭日报记者 朱海伟摄

温岭市天鹰应急服务中心,又称温岭天鹰救援队,自2014年年底开始筹建,2015年2月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据队长张斌辉介绍,他们主要在温岭及周边县市开展城市、山地失踪人员搜救,自然灾害救援,公益赛事活动安全保障,以及中小学学生安全自护教育,尤其是防溺水教育。

天鹰救援队开展高楼救援演练。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伟摄

从最初几个户外爱好者的一次心意相通的决定开始,天鹰救援队逐渐发展到如今骨干队员69人、志愿者512人。4年多来,该救援队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寻人信息579余条,组织城市山地搜救500多次,共计5640多人次参与,找回失踪人员562人(连同家属一起找回)。同时,他们还为110余次大型赛事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工作,保障了近3万人的安全。100多次走进校园、村居,为学生、市民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切实提高大家的自护自救能力。

被困8天的老人,让他们找到了

“玉环一名男子已经走失7天了,急需出动帮助寻人。”2016年7月13日晚,天鹰救援队的微信群里突然发出一条消息。走失7天的这名男子,叫陈新邦。

当晚,群里队员自告奋勇要求参与救援,一下子报满了16人。就在大家积极筹备的同时,有队员在微信里检索发现,不久前,有人在玉环一座山上见到过一名长得像陈新邦的男子。

14日一早,天鹰救援队就出发了,上午9时多抵达指定山脚,“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从山上往下搜,一组从山下往上搜。”张斌辉说。

虽然只有9时多,气温却已经很高,登山搜索闷热无比,队员们热得直冒汗。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咬紧牙关,一丝不苟地在山中搜索着。不过,伴随着搜索的进行,难度也越来越大,“漫山遍野都是长得很高的草,必须一点点拨开,才能确定里面是否有人。”队员严荣军说。

上午10时左右,在一处草丛中,陈新邦被找到了。“他的身上有好几处被割伤了,饿得皮包骨头,连呼喊的力气都没了。幸好听到我们的声音,他还能勉强抬一下头。”严荣军回忆。

找到人之后,天鹰救援队的队员马上通知了陈新邦的家属。闻讯赶来的家属看到陈新邦,眼眶湿红,“感谢天鹰救援队,这是一个奇迹啊。”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不收一分钱”

类似的救援故事还有很多。2018年12月13日下午4时多,严荣军接到坞根镇蒋山村村民阿林(化名)的来电,称他82岁的老母亲不见了。

阿林说,母亲和自己一起住。他住楼上,老人家腿脚不灵便,住在一楼。当天早上7时多,阿林起床后发现母亲不在家,家人、邻居等到处寻找,一直找到下午4时多,一点消息都没有。

问明情况后,严荣军立即将消息发布到了救援群里,几名住在附近的队员,很快赶到了老人家中。还有一些队员,负责到当地派出所查看监控。不久,越来越多的队员赶了过来。大家分成两组,分头搜寻。

天鹰救援队平安找回走失近4天的82岁蒋山村老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直到16日下午,好消息传来,老人找到了。当时,老太太正坐在草丛中发呆,好在精神状态还不错,神志清醒,能说话。老人喝了几口水后,还能自己走路下山。

“太感谢他们了,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说起这次救援,阿林很是激动。

阿林说,那天,他们之所以从早上找到下午4时多才给天鹰救援队打电话,是因为之前以为天鹰救援队找人要收费,想着自己先找,实在找不到了再求助,“后来我们才知道,天鹰救援队的救助是纯公益的,不收一分钱。”

阿林说,当天晚上,救援人员在河里搜寻到半夜,相当冷,家里人实在过意不去,煮了面条,喊他们到家里来吃,“他们却拒绝了,连口热水都没喝。”

到了16日,还是没有找到老母亲,阿林称,当时家里人说老人恐怕是凶多吉少了,还对救援人员说,不用找了,听天由命吧,“是天鹰救援队的队员让我们坚持下来的。”

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钻

2016年9月28日晚上10时多,在收到“温州水头、文成告急,急需救援队支持”的信息后,刚参加完“感动温岭人物(群体)”颁奖晚会的张斌辉立即展开救援部署。

“我在网上了解过,有的村庄整村被淹,车子根本开不进去。”张斌辉说,情况紧急,3个小时后,第一梯队队员已经带着2只救援艇出发了。第二天早上6时45分,队员们到达温州市平阳县麻步村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即刻投入救灾。

驾驶冲锋舟,救援队为受灾群众送水送粮,转移陷于危险地带的人员。在一个小区里,有呼救声从楼上传来,被困的是一名女子,救援队立即靠近大楼,展开营救。

“小区地下室已经进满水,大概有5米深,船进不去,人下不来。我在一楼发现一个通风口,可以通过那里潜入大楼。”队员陈辉迅速脱掉上衣,一边组织其他队员在窗口接人,一边钻进通风口。经众人合力,女子获救。

到了晚上,队员们便挨家挨户搜寻手电光源。“通讯阻断,由于停电,电灯也不亮了,一些被困群众会通过手电筒的光告诉我们位置,大家再给他们送去矿泉水和面包。”队员李建华说。

直至30日清晨,洪水退去,道路恢复,救援才结束。此时,15名队员已经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累计运输物资30个来回,成功转移受困群众近60人。

天鹰救援队荣获的证书(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天鹰救援队获颁温岭市劳动模范称号。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伟摄

对天鹰而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也正是凭着这一件件实事,近年来,天鹰救援队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2016温岭市模范集体、2016温岭市防洪抗台优秀集体、2016年温岭市第二届“感动温岭”人物(群体)、2017年浙江省志愿服务先锋队,入围2017年浙江好人榜和中国好人榜,荣获2017年浙江力量、2018年第八届“感动台州”人物(群体)等荣誉。

“这些荣誉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以后工作的鞭笞,我们天鹰救援队的伙伴们,既然选择了公益救援这条路,将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地走下去。”张斌辉说。

记者手记 〉〉

每一次穿山渡水,都在播撒公益理念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有一种感动叫救援。你们与时间赛跑,与危难共舞。鹰击长空,翅膀抵达的高度,一半是侠气,一半是柔情。”这是“感动台州”组委会授予天鹰救援队的颁奖词,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写照。

正是凭着一种信仰,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这群人,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救援行动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没有经费,就自掏腰包;没有设备,就自添设备。无论是在荒寂的大山,还是在风雨的街头,无论是在凛厉的寒风中,还是酷热的烈日下,天鹰救援队每一回热血飞扬的穿山渡水,都把人道、无私、公益的救援理念播撒出去。

每一次救援都是一次生动的宣传。在这支队伍当中,就有不少队员曾因切身感受过天鹰的温暖和无私,才选择加入这个团队。新队员江灵琪,上小学的侄子从学校出走,天鹰救援队仅用2个多小时就给找了回来,“我觉得这个组织很好,选择加入其中,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网友“风起云涌”是一位新温岭人,有一次,亲戚的孩子走丢,亲朋好友找了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于是向天鹰救援队求助。短短半小时,就被队员们找到了。这件事后,“风起云涌”和他的妻子因被天鹰行动迅速、分析缜密的专业性彻底折服,于是双双加入到了救援队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天鹰救援队从自己的行动出发,激励身边的人,形成一种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并进一步引发效仿意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一群普通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现实的正能量,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当然,这样的正能量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提供必要的支持。除了经费外,张斌辉说,当前他们最期盼的是能有一个像样的基地,供他们存放救援设备,便于紧急出动。

公益社会组织发展迅速 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涌现

2015年刚成立时,有骨干队员30人,志愿者158人;2016年,有骨干队员40人,志愿者220人;2017年,有骨干队员55人,志愿者335人;2018年,有骨干队员64人,志愿者410人;目前,有骨干队员69人,志愿者512人。这组数据,反映的是天鹰救援队近年来的发展状况。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随着社会公民意识的普遍增强,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迅速、遍地开花,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框架。从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情况看,人数不断增加,专业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社会组织的种类来看,除了传统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之外,还广泛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救援、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服务广泛的优势。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公益性社会组织37个,志愿者7.5万人。各类公益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和环境革命、“五水共治”、平安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海上“飞虎队”、天鹰救援队、红豹救援队、火速志愿队、箬横爱心服务联盟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打造了“候鸟守护计划”“爱心面包”“河小二——新青年智慧治水”“日行多善”“临终关怀”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发布于 2025-11-18 03:43
收藏
1
上一篇:赛场风驰电掣,双线突围成功,四川资阳短跑健将刘峡君圆梦北大 下一篇:逐风者圆满杀青,青年演员桥曜娜精彩出演引发观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