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呼吸都要靠机器的男孩,在游戏里却跑得像风一样快。
这不是励志鸡汤,而是《魔兽世界》玩家马茨·斯蒂恩的真实人生。
2024年1月,他的故事被正式搬上挪威片场,镜头一开,导演第一句话就是:“别把他拍成悲剧,拍成一场公会团灭后重新集结的团。
”
马茨患的是杜兴氏肌肉萎缩症,12岁坐轮椅,18岁肺活量只剩正常人的14%。
现实里,他的手指只能移动几毫米,却在艾泽拉斯写下42000页游戏日志,相当于把《冰与火之歌》前四卷抄了三遍。
他操控的盗贼“伊贝林·瑞德摩”跑得比谁都疯,暗恋公会里的女牧师,替队友背锅,也在深夜频道里劝一个想自杀的德国少年“把炉石绑在暴风城,别绑在绝望里”。
纪录片《伊贝林的非凡人生》上线网飞那天,弹幕刷得比奥格瑞玛城门还密。
有人边看边下游戏,有人把角色名改成“IBelin”站在暴风城教堂顶楼,一排火把亮到凌晨。
暴雪顺势推出“雷文组合包”,售价10美元,48小时卖出20万份,200万美元直接打进肌肉萎缩症研究账户。
钱到账那天,马茨的爸爸在推特写了一句:“我儿子又通关了一次。
”
现在,轮到电影版放大招。
导演莫滕·泰杜姆拍过《模仿游戏》,最擅长把0和1拍出血肉。
他拒绝纯绿幕,拉着暴雪美术团队,在挪威奥斯陆郊外1:1搭出艾尔文森林,连闪金镇狮王之傲旅店的壁炉纹理都照搬游戏模型。
安东尼·霍普金斯演老年马茨的笔友——一位隐居在苏格兰的二战密码员,两人隔着屏幕玩“你描述我拼图”的游戏,把副本走位换成摩斯密码,破解的是“如何好好说再见”。
最新官宣的汤姆·霍兰德不是荷兰弟,是《夜班经理》里的“白寡妇”汤姆·霍兰德。
他演公会会长“艾德温”,原型就是当年把马茨拉进公会的丹麦大学生。
剧本里有一场戏:会长为了帮伊贝林完成“风剑”任务,带着40个人连续七个晚上打到凌晨三点,最后一把脸黑没出,会长在TS语音里哽咽:“今天咱们没打败BOSS,但咱们没让任何人掉队。
”
那场戏拍完,霍兰德在片场哭到隐形眼镜滑片,他说自己终于明白“网游里那句‘AFK’原来是‘I’ll be right back’,不是‘Goodbye’”。
技术层面更狠。
剧组用虚实叠帧:先拍真人动作,再把游戏内录像素一帧帧叠上去,观众会看到角色血条在演员额头跳动,DEBUFF图标像贴纸一样贴在病号服上。
当马茨肺活量跌到10%,屏幕里的伊贝林也同步进入“窒息”状态,动作条一点点变灰,队友给他刷“真言术:韧”,现实里的呼吸机警报却同时响起——两条命,一条代码一条肉身,谁先把谁拉回满血?
暴雪2024年夏季还将上线“伊贝林的祝福”任务线,玩家护送一只叫“马茨”的机械松鼠从暴风城跑到幽暗城,全程只能走路,不能飞行。
任务奖励是一只幽灵狼坐骑,售价20美元,全部捐给肌肉萎缩症协会。
测试服里,有人把松鼠护送到终点,屏幕弹出一句蓝字:“你教会了一只小松鼠如何奔跑,也教会了一个男孩如何停留。
”
当天,美服测试频道齐刷“/bow”,满屏都是跪下的角色。
电影结尾,导演做了一个反高潮处理:
现实里,马茨在2014年11月18日离世,游戏里,公会成员把伊贝林停在暴风城港口,面朝大海。
镜头切回片场,饰演父亲的霍普金斯关掉呼吸机开关,却没有拍死亡画面,而是切到游戏画面——伊贝林突然自己动了起来,跑向码头尽头,跳上一艘开往诺森德的船。
船离岸那一刻,所有在线玩家的屏幕同时弹出一条系统黄字:“伊贝林下线了,但他把炉石留在了这里。
”
片尾字幕滚完,影院灯亮起,你会发现自己手机里多了一条推送:
“您有一条新的公会——‘伊贝林的祝福’。
”
点进去,公会公告只有一句话:
“欢迎回家,这次我们不打副本,我们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