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边鉴世情,官宦人家与平民百姓,老济南风貌一窥究竟

这段话“泉边|官宦人家?平民百姓?只凭这一处老济南已分晓”非常精炼且富有韵味,充满了对老济南历史风貌和人文气息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1. "核心意象:泉边 (Quán Biān - By the Spring)" “泉”是济南的灵魂和名片,如趵突泉、黑虎泉等。泉水不仅是自然资源,更是历史、文化和生活的载体。 “泉边”这个地点,天然带有一种宜居、雅致甚至富足的联想。在中国传统园林和文人理想中,依水而居常常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2. "核心疑问:官宦人家?平民百姓? (Guānhuàn Jiāhuǒ? Píngmín Bǎixìng?)" 这直接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生活状态。 “官宦人家”通常意味着财富、地位、权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规制、生活品味和社交圈。 “平民百姓”则代表着普通的生活、朴素的居住环境和相对简单的社会关系。 这个问句设置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引出下文的判断。
3. "核心论断:只凭这一处老济南已分晓 (Zhǐ Píng Zhè Yī Chù Lǎo Zh

相关阅读延伸:泉边|官宦人家?平民百姓?只凭这一处老济南已分晓

文|程兆强

一日无事,去逛济南明府城老街,街上一老四合院门前精美的门墩,引起我的浓厚兴趣,随即用手机拍照,留作一份资料。

随着城市发展,城区里老街巷、老房子日益少了,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更是不多见,那摆放在门前的门墩,都让人感到陌生了。

门墩,也叫门座、门台子,是四合院大门底部的一个构件,起支撑门框、门扇转轴作用,与大门底部门枕石组成一个整体,多由青石制成。

门墩虽说只是大门一个简单构件,可它常雕花纹饰,寓意又极为深广,在中国古建筑中不仅具有实用和装饰价值,而且还是社会地位、家庭门第的体现。

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里,门墩的形制和摆放,虽无统一规定,却有着约定俗成。

正因为这样,门墩在其形制和摆放上,分不同的等级和式样,官宦之家有官宦之家的门墩,平民家庭有平民家庭的门墩,可说是“门当户对”,无相僭越。

老济南的门墩形制怎样?

以我所见,可分官宦之家、富裕人家、平民家庭三种类型。

“状元府”称得上是老济南官宦之家的代表。

“状元府”位于鞭指巷北段9号、11号,是清朝末年第105位状元陈冕的府邸,也是老城里现存最具济南特色的老建筑。

陈冕出身官宦之家,祖父陈显彝曾任山东盐运使、山东候补道等职,父亲陈恩寿曾任山东莱阳县、长清县县令。

资料显示,“状元府”由陈冕的祖父陈显彝建造,原有8个院落,院落相互分离又户户相通,规模极为宏大。

现在的“状元府”只是其中一部分,房屋厅堂已破败不堪,没有了往日的荣耀辉煌,但透过那一砖一石,一木一柱,还能看出当年的堂皇气派,有着浓郁的古风余韵。

“状元府”9号和11号院落,都有着高大宽敞的门楼,门前的木雕门楣和雕花门墩,显示着主人的尊贵身份和殷实家境。

9号院是前厅金柱大门楼,门两侧是立式方形(也称箱子形)门墩,属于典型的文官门墩形制,可惜门墩上原有的精致雕刻,被风雨侵蚀和“文革”时期人为破坏,变得模糊不清了,透过残存的痕迹,能看出花卉、仙鹤、白鹿等瑞兽瑞草的印痕。

这些花卉和瑞兽,表达了主人期盼富贵、长寿的美好心愿。

11号院门楼比9号院门楼要小一些。

门两侧立式方形门墩上的雕花,与9号院门墩雕花迥然不同:

上面雕刻的不是花卉祥兽,而是流畅简洁的装饰性线条、包袱角和竹子,不用说,它是取“竹报平安”之意。

总的说,“状元府”门墩属于典型的文官门墩,按照旧例,它不能使用武将抱鼓型狮子门墩,更不能摆放皇族门楼前的狮子型门墩。

吴家公馆和孙家公馆位于双忠祠街,分别是3号、21号院落。

单从“公馆”名字看,就能猜出这两户人家是大户人家。

遗憾的是,吴家公馆的吴氏、孙家公馆的孙氏是何方人物,是怎样的富家大户,连街上的老人也说不出。

另外,孙家公馆的门楼是济南民居中形制最高的金柱大门,也或多或少的证明当年主人有显赫的身份。

不管怎么说,从孙家公馆、吴家公馆门楼看,他们确实不是等闲之辈,要么有权势,要么有财富,要么两者都有,不然的话,是修不起高门楼、大宅门的。

吴家公馆和孙家公馆门楼高矮大小差不多,门前的门墩也极为相似。

门墩上刻着麒麟、鹿、鹤、鹌鹑、鱼,刻着莲花、萱草、芝兰、谷穗、花瓶。

当然,鹿和鹤意为“福禄寿”,莲和鱼意为“连年有余”,谷穗、花瓶、鹌鹑意为“年年(岁岁)平安”——这些深含寓意的雕刻,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孙家公馆和吴家公馆门墩上的雕饰,虽也历经风雪雨霜的侵蚀,但要比“状元府”门墩上的雕饰清晰、完好一些,能够清楚地看出瑞兽和花草植物的生动模样。

其实,在老济南传统民居中,官宦之家的大门楼、富户人家的大宅门只占少数,而多数还是平民人家的小门户。

我看过院后街、小兴隆街等街巷上的平民人家,他们家的大门与官宦之家的高门楼相比,与富裕之家的大宅门相比,实在是平常、简陋不过,有的人家甚至连门楼都没有。

至于大门前的门墩,多是简洁小巧的青石方块,稍讲究的人家,上面刻了简单的条纹、修饰了边棱,不太讲究的人家,只是平整光滑的方形石块。

说真的,我倒喜欢那些小门小户的门墩,因为看到门前那平实朴素的门墩,看到门前静坐的老人和玩耍的孩子,我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同伴们追赶嬉闹的情景,还有那首不知传唱了多少年的古老童谣: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现在,城市里的老街巷、老房子、老门墩少了,更没有多少人唱这首童谣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发布于 2025-11-16 07:13
收藏
1
上一篇:终见真迹!牧溪六柿图解读,禅意盎然,探寻其对日本审美的影响 下一篇:苹果新品预约热潮来袭,抢鲜体验,预约攻略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