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岛链腹地,东海舰队“海上铁拳”支队展翅翱翔,出入岛链如履平地

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某支队的报道,特别是关于其“出入岛链已成家常便饭”的说法。
需要强调的是,这类报道通常来自中国大陆的官方媒体或被官方认可的媒体,它们旨在展示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实战化训练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能力。以下是根据这类报道通常呈现的信息进行的分析:
1. "“海上铁拳”的含义": 这个称号形象地描述了该支队作为中国海军在东海方向的一支重要海上作战力量,具备强大的突击和威慑能力。它暗示了该部队经常进行高强度的海上训练和实战演练,以提升应对各种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
2. "“出入岛链已成家常便饭”的解读": "地理背景":这里的“岛链”通常指台湾海峡、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重要的战略岛礁和海域,是中国官方界定的重要战略区域。 "行为描述":报道意在强调该支队频繁在这些区域进行巡逻、演习、训练等活动,表明其活动范围广泛,常态化程度高。 "战略意图": "提升战备水平":通过常态化活动,保持部队的战斗状态和熟练度。 "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向外界展示中国对相关海域的主张,并对潜在挑衅行为进行威慑。 "

相关阅读延伸:走近东海舰队“海上铁拳”支队:出入岛链已成家常便饭

舰机协同。王志鹏/摄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海军实现了三大转型: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护卫,从训练型部队走向任务型部队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梁辉 特约记者 方立华 王志鹏 时空回到1999年5月9日。

当天下午的宁波老火车站,东海舰队一行官兵正在告别,前来送行的首长讲了如此一席话: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昨天发生的事。昨天,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军炸弹袭击,这是中国军人的耻辱。国家出巨资送你们出国学习,就是为了建设强大海军,让这样的耻辱再也不会发生……

这批官兵的目的地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任务是出国接受培训,学习先进技术,驾驶新购置的俄制现代级驱逐舰返回祖国。之后数年间,东海舰队官兵相继接回其他三艘现代级驱逐舰,并以此为核心组建了被誉为“海上铁拳”的新的驱逐舰支队。

站在2016年的历史潮头回望,正是这四艘引进的现代级驱逐舰以及新组建的支队,开启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历程中的一次大转型。自此,中国海军一脚跨入大国海军,中国建设“强大海军”这一伟大梦想再次扬帆。

许海华、吕东方等正是中国“强大海军梦”的践行者。

身为“海上铁拳”部队的指挥官,如今许海华支队长、吕东方政委的麾下已经拥有一批现代化军舰,除了四艘现代级驱逐舰,其他数艘都是中国新一代国产主力战舰。这支现代化舰队的火力足以令对手生畏。

“出入岛链是家常便饭”

站在荆州舰铁灰色的甲板上,身着迷彩作训服的许海华神采奕奕,言谈间充满了自信与豪情。在接受采访时,许海华透露了麾下战舰动向:目前有的正在亚丁湾护航,有的在某海域战备值班,有的刚从某敏感海域返回,另外还有的在近海海域执行例行训练任务,“这还不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什么时候最忙?许海华支队长坦言,出岛链的时候要更忙一点。据了解,中国军舰只要一出岛链,多会“邂逅”他国舰只。那些外国军舰有时尾随,有时做出不友好甚至挑衅的动作。中国舰艇则会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对于外界关注较高的岛链话题,许海华支队长反问:我家门前有条路,家门口的路为何不走?“不仅要经常走,还要大大方方走!”许海华告诉记者,如今我们的活动范围大了,出入岛链更是家常便饭。

在该支队军史馆,设置了一块电子世界地图,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条。讲解员告诉记者,每一根线条都代表着一次远航。据介绍,出入第一岛链的主要水道,该支队舰艇都走过。

“我们不仅要熟悉各条水道,还要深入到未来可能的海上战场,亲身感知未来海上战区的现场态势,以及获取各种必要的海区信息。”该支队参谋长夏子明说,中国军舰出入岛链,对双方来说都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运用国际规则扩展海上权益与空间

据介绍,该支队因为肩负着重要的海上维权任务,所以跟外国舰机交锋的机会颇多。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海上正常权益,是该支队的一个重要课题。

支队政委吕东方透露,支队几乎所有舰艇都有过跟外军舰机交锋的经验。让吕东方感到自豪的是“官兵的专业性”,他告诉记者,支队拥有众多精通外语的官兵,舰指挥员、值更官能够熟练运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在跟外国舰机打交道时我们表现得十分专业”。

该支队政治部主任徐有铭认为,在和平时期,各种海上较量是正常的,但要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他告诉记者,当遇到有外国舰机挑衅时,除了必要的军事应对,取证是一个重要环节,“一旦因海上军事较量造成政治与外交影响,必要时我们要拿得出证据”。

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支队长许海华,有着丰富的军事外交经验,他曾先后10余次出国,参加过国际反海盗协作等国际会议,对海军这支国际化军种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说,中国海军要走向远洋,必须充分了解并运用好国际法、国际规则与惯例,只有遵循国际规则,具有相当的国际沟通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海上军事斗争,维护并扩展我们正常的海上权益与活动空间。

许海华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例子。他说,当跟某国舰只相遇时,对方喊话时总是自称“海军”,我们每次都会纠正它,称它为“海上自卫队”。如果对方军舰过于接近,我们会要求它离远一点,并明确告诉对方,我方军舰航行符合国际法。

“我们走向大洋,提高国际素养,不是为了跟对方喝咖啡,而是要捍卫军人荣誉与国家利益。”许海华说。

装备给了官兵自信的底气

支队参谋长夏子明回忆,刚开始出岛链碰到外军时,大家还有点紧张,但现在岛链出入多了,大家都觉得是平常事,完全没有压力。

“走得多了,看得多了,发现跟其他海军强国比,我们的作战能力、装备性能等都不逊色,官兵对自身能力、对指挥员的信赖、对装备的信赖,都大为提升,大家都觉得心里有底了。”许海华说,中国军舰不管是出入所谓的岛链,还是访问外国港口履行军事外交任务,最大的收获是我们的官兵变得自信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数年前,该支队的舟山舰正在东海某海域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一艘外舰在舟山舰后方不断变换阵位,舟山舰及时发现了外舰的战术意图:如果应对不当,将被置于对方火炮攻击范围。舟山舰随即做出战术机动,同时对外舰的挑衅行为进行取证。

“以前我们海军不强,海上作战都是以小打大,搞突袭、夜袭、‘海上拼刺刀’等,根本原因是装备基础不好,那时水面舰艇吨位小,跑不远,火力也满足不了需求,更谈不上海域控制。”夏子明说,这些年来,每年都出岛链,搞远海联合训练,执行各类重大任务,这些行动大大激发了官兵的士气。

“装备给了我们底气。”这是接受采访的海军官兵给出的一致看法。

确实,给记者一行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舰只始终保持着良好状态。现代级驱逐舰福州舰虽然已有十余年舰龄,但记者走访该舰多个舱室时发现,所到之处都一尘不染,没有一处有锈迹,没有一处有掉漆。

福州舰的武器系统显得高效敏捷,硕大的主炮转动起来极为轻巧,长达数米、重量上吨的导弹几乎一瞬间就能实现发射后装填上新弹。记者在惊叹于钢铁巨舰所拥有的强大机械力量之余,还着迷于它所拥有的先进信息系统。无论是上百公里之外的空中、海上目标,还是海面下数百米深的水下目标,它都能悉数感知,并根据不同的威胁程度,做出不同应对,这一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与信息化。

福州舰舰长刘苏闽是位“70后”,他说,自己除了休假,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舰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刚执行完一次海上任务回港。他说,福州舰“正当壮年”,武器系统、动力系统以及信息系统都处于优良水平,一旦有事,能随时出港作战,始终保持“全时戒备、全时能战”的战备状态。

三大转型令该支队“脱胎换骨”

这是福州舰的一次例行操演。

演练中,各种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的信息被及时发送到指挥部,并以一目了然的态势图形式显示在主屏幕上,指挥员综合分析战场情报,作出决策,发出情报与指令,并指挥各单元协同作战。

尽管电子空间异常繁忙,舰艇指挥室里指示灯不停闪烁,各种数据不断跃入屏幕,键盘敲击声密密麻麻,但浩瀚的洋面上或许空空荡荡,丝毫不见铁甲列阵,浩荡编队。一名年轻水兵感叹说,在现代海战中,一场仗打下来,可能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这只是信息化条件下常规海战的普通场景,但对中国海军来说却又是一次脱胎换骨。

夏子明参谋长告诉记者,支队利用四艘现代级驱逐舰,接触学习了很多新的理念、做法,很多训练方法的创新,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归纳的。比如,警戒值班、防御值班、战斗值班以及生命力巡逻等一系列制度。组建以来,这个支队不断向其他部队输送新的作战理念与训练方式,为海军新时期建设与战斗力生成提供了不少新方案。

谈及部队组建以来的转型,许海华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海军实现了三大转型: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护卫、从训练型部队走向任务型部队。

这些转型,在很多方面有具体表现。从指挥方式看,从“看玻璃、问情况、听汇报”,到“看屏幕、研态势、定决策”,全程依托舰载指挥信息系统组织兵力行动;从训练时空上看,过去训练多是“早出晚归”,就在家门口转转,现在是到未来的既定战场去,拿潜在对手练兵,真打实备,全时警戒,随时反击。

水面舰艇是遂行海上控制任务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先锋力量。“我们的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海军的航迹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许海华坚定地说。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国际先驱导报》。请勿修改标题或与其他内容拼贴。

发布于 2025-11-14 04:12
收藏
1
上一篇:星际讲武堂特辑,挑战黄金舰队!Wanted深度解析ZvP版玉女剑法攻略 下一篇:苏超决赛激情将至,人民海军泰州舰、南通舰助威主队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