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里,有些恩怨比场上九十分钟更漫长。当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的赛程表将捷克与克罗地亚再次绑定时,空气中似乎就弥漫开了一股熟悉的火药味。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乎出线名额的焦点战,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幽灵的重逢。
你很难不回想起2016年法国的那个夏天,圣埃蒂安的热浪中,一场本该属于足球的较量,却被一场精心策划的“内战”彻底撕裂。
那天的故事,本该是温情与坚韧的。克罗地亚队长斯尔纳,在父亲离世仅仅五天后,戴着黑纱,泪洒球场,只为完成父亲的遗愿。那一刻,他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悲悯与期望。上半场临近结束,佩里西奇一脚石破天惊的远射,下半场伊始,拉基蒂奇轻巧挑过传奇门将切赫。2-0,胜利的剧本仿佛早已写就。连魔笛莫德里奇都因伤提前退场,安心等待一场预料中的凯旋。
然而,毁灭的种子,恰恰在胜利最甜美的时刻萌芽。
看台上,几枚烟火和鞭炮划破夜空,像不祥的流星砸向场地。其中一枚,甚至直接震晕了一名工作人员。英格兰主裁克拉滕伯格的哨声,不是因为犯规,而是因为失控。比赛暂停,短短五分钟,却像一个世纪般漫长。克罗地亚的极端分子,这些自称“最纯粹”的球迷,开始与普通支持者大打出手。他们不是在庆祝,而是在宣战——向自己的国家队,向他们眼中的腐败。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魔咒?这并非偶然的失控,而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献祭”。早在预选赛阶段,克罗地亚足球的毒瘤就已显现。在米兰,他们用烟雾弹让比赛暂停;在斯普利特,他们甚至在草皮上踩出纳粹的卍字符号。每一次闹剧,都让欧足联的重罚如期而至:扣分、巨额罚款、空场比赛。
他们究竟在反对什么?矛头直指足协副主席兹德拉夫科·马米奇,一个被控在豪门萨格勒布迪纳摩任职期间侵吞巨额资产的权势人物。在这些极端球迷眼中,整个国家队都成了马米奇之流的敛财工具。为了“净化”足球,他们不惜以最极端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自戕”,用一场场丑闻逼迫高层换血。
当比赛在混乱中重启,克罗地亚球员的眼神里写满了迷茫与恐慌。维达后来坦言,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被看台上的骚动吸引。捷克老帅维尔巴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换上前锋内西德。几乎就在恢复比赛的第一时间,一个点球判罚,内西德一蹴而就。2-1,胜利的天平被那几枚烟火彻底撬翻。
“这是对克罗地亚足球的恐怖袭击。”时任足协主席,传奇射手苏克愤怒地控诉。他坦言,十五年来,他们被这群流氓行径困住,屡遭重罚,而本该负责的司法与政府机构却束手无策。“我们只能支付罚金。”这是一种多么无力的悲哀。
球员们则不得不一次次站出来道歉。拉基蒂奇的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他向所有热爱足球的人致歉,仿佛自己才是犯错的孩子。一个在场上拼尽全力的中场大师,却要为场外流氓的愚蠢行为买单,这本身就是足球世界最大的荒诞。
讽刺的是,这场“内战”确实部分达成了目标。圣埃蒂安事件后,马米奇最终引咎辞职。但克罗地亚队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们在小组赛出线后,八分之一决赛被葡萄牙绝杀,黯然离场。
如今,多年过去,斯尔纳早已退役,苏克也已卸任,那支黄金一代逐渐老去,但他们留下的遗产——世界杯亚军与季军的荣光——依然耀眼。新的格子军团正为了美加墨的梦想全力奔跑,四战全胜,状态正佳。
可那个幽灵真的散去了吗?当捷克与克罗地亚的球员再次踏上同一片场地,看台上的每一次呐喊,每一次灯光的闪烁,或许都会让人们的思绪回到2016年的那个下午。足球是圆的,但历史有时却像一个走不出的闭环。这一次,克罗地亚能赢的,不仅是比赛,更是自己内心的那只猛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