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惊悚揭秘,真实“包子雷”竟是C型粉状TNT,误食竟可致命!

你提到的“包子雷”听起来像是对二战期间一种特定军用炸药的非正式或戏谑性称呼。在二战中,确实存在一些用于军事目的的炸药,它们在形态、成分或用途上可能引起人们的联想。
然而,关于“C型粉状TNT可以做成面包吃下去”的说法,"这极有可能是不准确甚至是虚构的"。原因如下:
1. "TNT(三硝基甲苯)的性质":TNT是一种烈性炸药,虽然它是一种结晶性固体,可以被磨成粉末,但它本身"无毒",并且"不可食用"。食用TNT不会提供能量,反而可能导致中毒或严重的肠胃问题。TNT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其爆炸性,而不是毒性。 2. "军用炸药的形态":虽然有些军用炸药为了便于运输和投掷,会制成糊状、凝胶状或颗粒状,例如“凝固汽油弹”中的汽油和炸药混合物,“巴顿手榴弹”中的泰安(TNT基混合炸药)糊状体等。但这些形态的炸药同样"不可食用"。将粉状TNT做成面包吃下去是完全不可能的,也违背了基本化学常识。 3. "“C型”的含义":在二战期间,美军曾研究过将TNT与其他成分(如铝粉、镁粉、木粉等)混合制成多种

相关阅读延伸:二战真实的“包子雷”:C型粉状TNT,可以做成面包吃下去

抗日神剧近年来已经非常少见了,传说中的“包子雷”现在让人想起来还会哑然失笑。但其实在二战战场上,真的有一种可以伪装成食物的TNT,这就是美军研发的C型粉状TNT。1942年,美军为了方便在缅甸活跃的游击队和日军作战,专门研发了这种火药。

它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将TNT和面粉混合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这几乎跟面粉没什么区别。为了迷惑日军,这种TNT才做成了这样的外观。它在缅甸的敌后抗战中发挥了不错的效用。这可能是二战中伪装工作最好的武器。

在运输过程当中,C型粉状TNT就以面粉的形式出现,其品牌就是美利坚当时最受欢迎的“杰迈玛阿姨”。遇到日军盘查的时候,只要一口咬定这是面粉,日军基本上不会生疑。一直到二战结束,日军都不知道他们放行的面粉,其实就是TNT!

在使用过程中,这些TNT需要做成固定的块状,外观就像是大饼一样,但它非常安全,几乎不会起爆,只有在搭配雷管的时候,它才能爆发出堪比手雷的威力。如果遇到日军盘查的话,它甚至可以直接做成面包吃下去。当然,吃下去之后,你的肚子会疼好几天。

这跟电视剧的的包子雷还是有差别的。电视剧中包子雷不需要雷管,一扔就会起爆,这明显不符合常识,可能是编剧听说过有C型粉末TNT,才想出了这样奇葩的剧情吧。

利用这种方式,美军前后为缅甸游击队输送了16吨TNT,这种武器没有进一步推广,可能是因为威力不如预期吧。大家怎么看?

发布于 2025-11-06 17:13
收藏
1
上一篇:奥拉星手游S15赛季单排攻略,独家单排阵容搭配推荐 下一篇:奥拉星混沌天使文字攻略,简述战胜BOSS的对战搭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