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华人黑帮崛起风云录,血雨腥风的斗争历程

我们来探讨一下美国华人黑帮的崛起和斗争。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崛起背景 (Rise of Chinese American Gangs)"
美国华人黑帮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特定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主要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移民的困境 (Difficulties of Early Immigrants):" "排华法案 (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年起):" 这项法案及其后续修正案严格限制华人移民,使得早期移民社区规模相对较小,且多为男性。这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光棍社会”),男性为了生存和寻求认同感,往往聚集在特定行业,并可能形成互助团体,这些团体有时会演变为具有暴力倾向的组织。 "经济边缘化与歧视 (Economic Marginal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早期华人移民往往只能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劳动,如洗衣、开餐馆、码头工作等。他们面临来自白人的广泛歧视和排斥,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经济上陷入困境。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竞争,一些人选择了通过非法活动来获取财富和地位。
2. "帮会作为社会网络的延伸 (Gangs as Extensions of Social Networks):" "同乡会与宗族联系 (Tong Associations and Clan Ties):"

相关阅读延伸:在美华人黑帮的崛起和斗争

在之前写的文章中,介绍了华工在美国的悲惨待遇。

金钉-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的血泪史

最近读了一本很奇特的书《堂斗-纽约唐人街的罪恶、金钱与谋杀》,介绍了1878年到1934年间,美国纽约华人街黑帮崛起、斗争到共存的全过程。这段黑暗的历史,充满了偷渡,人口贩卖,贪污受贿,黄赌毒,谋杀,械斗。暴力和金钱构成的罪恶帝国之间大规模堂斗的背面,是华人在美国被系统性歧视和集体性迫害。

首先介绍下国外报纸对华人黑帮堂口械斗的原因描述:

公元前6000年左右,孔子的曾祖父发明了炒面,双方的梁子可能是那时候结下的。协胜堂想要将炒面定为国菜,而保守派乾胜堂坚持炒杂碎是国菜,于是战起。全副武装的堂口门生将上海和广州化为焦土,连北京都被这一无情的战争撼动。

两个华人在新泽西的纽瓦克市中弹,原因竟是他们喝了立顿红茶,而不是台湾乌龙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一个旧金山华人因为穿着橡胶高跟凉鞋而挨了枪子儿。尽管如今事态已渐平息,但你仍会注意到,每个华人总穿着一件黑色丝衣-这可以保证他们被击毙时身着寿衣。

这两篇新闻报道可以算是离谱给离谱他妈开门-离谱到家,充满了对华人习俗的恶意解读,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接下来收拾下心情,让我们正式开始进入真实堂斗的世界。

唐人街黑帮的崛起之路

1869年,太平洋铁路竣工,大批在美华工不得不另谋出路,白人感受到华人廉价劳动力的威胁,开始各种歧视和排挤华人。19世纪80年代,很多西部州都发生了袭击华人商铺和住宅的犯罪事件,很多华人不得已返回中国,剩下的华人不得不离开西部,前往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

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华工赴美工作和归化入籍都被禁止,华人的生活越发艰难。华人为了求生,大量从事洗衣业。之所以从事洗衣业并不是种族天赋,纯粹是因为洗衣作坊是小本买卖,只要75美元就可以起步,而且不会和白人男性劳工产生竞争,不会招来麻烦。

因为被迫害和歧视,所以华人移民们结成了互助社团,用基层自发组织来提升抗风险能力。互助社团主要有3种,地区性会馆比如三邑会馆,宗亲会比如刘关张赵四个姓氏组成的四姓堂,结拜兄弟组成的社团比如三合会。这些互助社团中最大的六家,被称为六大公司,后面演变为中华公所这一半官方组织,负责帮华人发声并调节矛盾,帮助新移民,延续至今。而六大公司派驻到纽约的特使李希龄,就是唐人街黑帮的初代目大佬。

李希龄原名王阿龄,出生于1849年左右,是广州近郊人,他14岁赴美,曾经在旧金山做过掮客,为白人的公司提供廉价华工。在完成了初步的财富积累后,他于1876年到达圣路易斯,开办了一家制桶厂,并成功入籍。之后他去了纽约,并改了一个更温文尔雅的名字:李希龄。来到纽约后,他迎娶了一位苏格兰和德国混血的白人女子,在那个年代华人和白人结婚非常罕见。在纽约安顿后,他立刻开始运作,通过社交和政治献金,他和当时掌控纽约政界的坦慕尼协会搭上了线,影响力开始逐渐变大。1880年,他成立了一个洪门的分会-联谊堂。借助洪门的实力和坦慕尼协会的力量,李希龄被任命为副治安官,成为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个在政府机关任职的华人,权势一时无两。有了足够的权利,李希龄开始涉足黑帮的传统产业-黄赌毒。鸦片,赌场,妓院成了唐人街的核心产业。虽然当时美国的警察非常腐败,但是赌博毕竟是违法的勾当,经常被查处。于是1886年,李希龄成立了“华人赌徒联盟“,负责规定赌场数量,裁决争议,向警察支付保护费等。赌徒联盟和联谊堂在1891年演变成了安良堂。堂斗的第一个势力正式登场

李希龄

19世纪90年代,随着排华法案的通过,在美华人总数持续下降,但是纽约华人移民却在不断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偷渡产业的日渐发达。当时从中国偷渡到美国,每人花费大概200美金,主要从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国入境美国,入境后直接留下开始打工。协胜堂就是一个主营偷渡生意的华人黑帮。协胜堂成立于旧金山,并在1889年进入纽约。和安良堂的走上层路线遮遮掩掩不同,协胜堂是一个由暴徒和杀人犯组成的组织,是很传统的黑帮。

两大黑帮在19世纪90年代齐聚纽约,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延绵数十年的堂斗一触即发。

协胜堂集会

堂斗

战争的导火索是1900年8月12日的一场谋杀。这天晚上,隶属协胜堂的洗衣工罗金在公寓走廊被安良堂的成员龚永忠枪击致死。在罗金被杀后,协胜堂开始报复。安良堂的辛可和阿斐被协胜堂的打手殴打后枪击,阿斐和路过的另一位白人女性被杀。通过恐吓证人,谋杀,行贿,律师运作,顶包,两边的大佬都免于刑罚。法律没有起到威慑的作用,堂斗越演越烈,开始了公开枪战。1905年8月6日,在唐人街的中国剧院,协胜堂的成员在剧院中向人群射击,在发射了100多发子弹后扬长而去。剧院屠杀后安良堂的枪手也袭击协胜堂的许家,造成十多人死伤。规模越来越大的黑帮斗争让舆论哗然,在警察和法院的调停下,两堂签署了和平协议,划分了地盘。但是脆弱的和平协议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黑帮之间的深仇。后续的几十年,双方互相仇杀不断,和平协议不断的签署又不断的撕毁。

堂斗的终结

在堂斗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大萧条来了。大萧条沉重打击了整个美国,虽然华人很少投资股票,但是华人街的顾客收入锐减,黄赌毒的收入大不如前。1930年,华人街有一百五十多家餐馆被迫关门,到1932年,有4000华人失去了生计。大量华人求助于黑帮,艰难的世道让黑帮都难以生存,也无暇斗争。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人也在逐渐离开唐人街,在全美国各地开枝散叶。到20世纪30年代,纽约一半的中餐厅都不在唐人街,华人洗衣房也遍布整个纽约,新生代的华人逐渐融入美国社会,虽然一样被歧视,但是已经不需要依靠黑帮来生活了。

同时长久的腐败让民众怨声载道,部分腐败警察和官员被清算,新上任的清廉的警长和法官,让黑帮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地方检察官逮捕了堂口高层,并威胁要遣返所有未登记的华人,外部压力急剧增大。

在以上原因的影响下,延绵三十多年的堂斗终于成为了历史。堂口间签订了永久和平协议,并在少部分个人仇杀的波折中持续了下来。黑帮逐渐从事合法行业,洗白变成主流社团。1934年2月14日,农历新年,安良堂和协胜堂的舞龙队伍,分别从披露街协胜堂总部门前和勿街安良堂总部门前同时出发,敲锣打鼓的一路游行,最终汇合起来,融入了唐人街欢庆的人群。唐人街恢复了和平,两个堂口最终学会了共存。

最后补充一下,传奇黑帮大佬李希龄的尾声,他于1918年过世,被安葬在布鲁克林的柏树山公墓。三个月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挖出,运回中国,安葬于广东。李希龄的次子李锦纶,作为传教士回到广东传教,并和孙中山先生相识,在1917年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后历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政务司司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中华民国代理外交部长,沪江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墨西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葡萄牙领事,最终于1956年逝世。

李锦纶

唐人街黑帮诞生于《排华法案》持续压迫华人的时代背景下,是被歧视被压迫的华人抱团取暖的产物,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非法生意的利润和腐败的司法体系,让华人街黑帮持续壮大并互相攻伐,才有了这惨烈的堂斗。在美国的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一样,被社会边缘化,被歧视,被迫害,并依靠黑帮抱团取暖,但是他们慢慢融入了美国主流群体,而华人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最近几年,全世界右转,民族主义抬头,在国外的华人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以史为鉴,希望未来不会有第二部排华法案,不会有针对华人的歧视和犯罪,也不要有华裔内部的斗争和犯罪。

发布于 2025-11-06 07:1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中国最强十大帮派,江湖传奇势力排行榜 下一篇:赛博朋克2077世界观揭秘,瓦伦蒂诺帮的崛起与势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