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荣耀,8年连夺三冠,无声赛道见证他们的生命之光

标题:“万州:8年3冠 他们在‘无声赛道’凿刻生命之光”
正文:
在万州,有一群特殊的运动员,他们没有声音,却在赛场上创造了辉煌。他们就是聋人运动员,他们在“无声赛道”上,用汗水和毅力凿刻生命之光,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
8年来,万州聋人运动员获得了3个冠军,这一成绩在聋人运动员群体中是极为罕见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没有声音,也能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聋人运动员,他们面对的困难比普通人要多得多。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和节奏,因此在田径、游泳等需要节奏感的项目中,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训练,才能找到正确的节奏。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有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他们的训练中,教练们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练们不仅教会了他们运动技能,更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到底。在教练的带领下,聋人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
万州聋人运动员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梦想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声音,也能在赛场上凿刻生命之光,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相关阅读延伸:万州:8年3冠 他们在“无声赛道”凿刻生命之光

暮春,阳光透过玻璃,将万州区特教中心冰壶训练室染成金色。27名冰壶队员趴在塑料跑道上,瞄准、试滑、放手……

眼下,少年们放弃休息时间,全力投入第九届冰雪季大众冰雪进基层(学校)大赛和重庆市选拔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备赛。

少年们凭借对梦想的执着和拼搏向上的精神,用冰壶,在无声世界静默博弈,在轮椅之上展现力与美,在思维迷宫实现智慧突围,用8年时光,让万州特教中心冰壶队先后夺得国家级大赛3桂冠,用冰壶的轨迹书写了一段关于突破、融合与荣耀的传奇。

破冰启航 走廊滑出第一壶

2017年初秋,当后勤老师牟尚清把第一个冰壶放在张瀚文面前时,这个因先天失聪而封闭自我的少年,本能地后退了两步。

"别怕,这是能带你看世界的眼睛。”牟尚清用手语比划着,随后拿起两个冰壶,一个轻轻推向走廊的另一端,另一个则递到张瀚文手里。

在牟尚清的指导下,张瀚文蹲下身,提着冰壶的手柄前后滑动,感受冰壶的微微震颤,直到有了手感才放手滑出去,这是万州区特教中心冰壶队的第一次训练,也是滑出的第一壶。

为什么要特殊学生打冰壶?“冰壶赛道没有门槛,只有方向。”牟尚清不暇思考,回忆着破冰之初的情形。

彼时,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自我发展,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组建旱地冰壶队。新组建冰壶队,没有专门教练,曾担任过飞镖教练的他被“赶鸭上架”。

训练伊始,困难如荆棘丛生。听障组队员的世界没有声音坐标,队员们依靠眼神和肢体动作传递战术,用振动感知冰壶滑行的节奏。为了练习发力角度,他们趴在地上用尺子反复测量。为了记住复杂的战术图,他们在本子上画满符号和箭头。智力组队员难以理解复杂规则,教练将技术动作分解成"数格子""转圈圈"等游戏,用颜色标记赛道,用童谣记忆规则。轮椅组队员每个动作都是力量与技巧的博弈,他们需要重新定义发力方式:用臂膀代替腰腹,用手腕控制旋转,训练过程中身体常常被轮椅扶手磨破,掌心结满厚厚的茧。

尽管困难重重,但没有一个队员退缩。“想去比赛,去看更大的世界,拿更好的成绩。”问及原因,少年们异口同声。

2018年,冰壶队首次出征,参加重庆市第五届旱地冰壶比赛,以不足一年的训练,换来了第三名的佳绩。总结会上,少年们用歪斜的文字写下同一句话:“下次要让奖牌换个颜色。”

淬炼成钢 8年赛场百炼成金

回校后,少年们默默加码,主动加练,所有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要站上更高的领奖台。

2018年市级比赛前夜,本已放学的学校走廊上,张翰文、汪飞侠却带着少年们在训练。作为听力组和智力组的队长,两人都特别有号召力,只要往走廊一站,其他队员就会紧跟过去一起训练。

“不论是寒暑假,还是节庆假,孩子们总是主动加练。”牟尚清记得,为备战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基层残疾人旱地冰壶全国总决赛,少年们全都放弃假期,大年初三便返校开始训练,冬天的走廊很冷,少年的小手冻得通红,不忍心的他提前放了假,没想到孩子们却偷偷找来塑料膜围在走廊上,自个在里面训练起来。

“孩子们这么积极向上,我感觉浑身都有劲,就连做梦都在研究投壶技巧。”牟尚清笑言道。努力拼搏,终有回报。最终,队伍在此次比赛中斩获智力组冠军、听力组季军。

如今,历经8年赛场淬炼,这支特殊的旱地冰壶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冠军3个。

荣耀新生 赛道上凿刻生命之光

2021年,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旱地冰壶比赛决赛现场,李存萍俯身贴地,神情专注,冰壶在她的手上前后滑动,然后突然滑出,精准落在保护区。

走上赛场前,这个智力组的少女,原本有些胆怯,但当取得全国桂冠,戴上冠军奖牌,小姑娘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也是在同一届赛场上,轮椅组的少年们首次闯入全国八强。同年市级赛事,他们一举包揽智力、听力组冠军奖杯。

实际上,这支队伍创造的奇迹早已超越赛场。

现任冰壶教练吴玉珊介绍,因独特的旱地冰壶训练体系,万州特教中心冰壶队吸引了全国40余所特教学校前来交流。学校顺势而为,研发了《特殊教育旱地冰壶校本课程》《旱地冰壶操作指南》系列成果,引领更多特殊学生踏上运动征程。

同时,“以老带新”的精神在冰壶碰撞中传承发扬。冰壶队每当有新队员加入时,总能看见老队员手把手教授投壶秘诀的身影,那些被冰壶磨出老茧的手,传递的不只是运动技巧和体育精神,更传递着他们顽强不屈的进取精神和勇敢面对各种挑战的人生态度。(万州区委宣传部)

发布于 2025-11-02 17:12
收藏
1
上一篇:末世无限流小说推荐,炮灰逆袭,主角技能无限进化,成就深渊霸主传奇 下一篇:万州,探寻重庆的第二种风情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