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坨镇/供图
从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月季花墙,到夏日轮胎护栏上跳跃的童趣涂鸦,再到电梯间萦绕的花瓣香囊……苏家坨镇前沙涧社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发挥“大家商量着办”的议事机制优势,让居民从“站着看”变为“动手干”,从“旁观者”变身“设计师,更以“四季焕新、扮靓家园”的细腻心思破解治理难题——让每处改造都呼应民心所向,让每份创意都凝聚邻里热忱。当共建共享的暖意浸润社区每寸土地,蓬勃的活力便如月季般蔓延生长,在日常烟火中绽放出治理新篇。
从一朵月季到满园芬芳
“轮胎围栏像彩虹,月季花田比画还好看!”夏日清晨,7岁的乐乐蹲在彩色轮胎前数花瓣。这处“开心花园”的诞生,源于年初议事厅里居民的一句提议:“闲置空地能不能种点花?”
前沙涧社区党总支迅速联动如景生态党支部,将1500株月季苗送进社区,80余名志愿者组成“开心花园护花队”。70岁的王阿姨手把手教年轻人辨土质,“沙土要掺腐叶,月季才肯开花”;年轻党员主动承包剪枝任务,微信群里“花开进度”日日更新。
花开后,新的创意在电梯间萌芽。居民们把凋落的花瓣晒干,装进纱布袋制成香囊,夏日里按下楼层键时,一缕清芬漫过鼻尖,仿佛瞬间踏入花园秘境。当居民发现两株月季被折断时,议事厅里又碰撞出“轮胎护花”方案——废弃轮胎经小志愿者涂鸦,变身七彩护栏,既护花又成景。“现在谁碰花,孩子们第一个不答应。”居民李大姐笑着说。
如今,漫步社区,月季沿墙绽放,轮胎护栏上的涂鸦映着笑脸,电梯里的香囊飘着淡香。这方花园早已超越景观本身,成为邻里温情的纽带。从栽花护花到创想传香,每朵花里都藏着居民的巧思与热忱,让幸福感像花香般渗透日常,晕染出共建共享的温暖底色。
环境蝶变藏着共治智慧
“以前这儿杂草有半人高,现在打羽毛球、下棋、跳房子全能玩。”凤仪佳苑二里的张大爷指着焕然一新的休闲区,手里的蒲扇摇得格外轻快。社区通过“需求清单”精准捕捉民意:年轻人想要运动场,老人期盼歇脚处,孩子渴望游戏区。五场议事会下来,最终形成了一份凝聚众智的改造方案——专业团队设计“三分式”空间:塑胶羽毛球场采用防滑材质,休憩区座椅与绿植相映成趣,“童趣角”地面彩绘融入垃圾分类知识。最妙的是6单元楼门的改造:废弃杂物清走后,“邻里客厅”悄然亮相。文化墙上展示的“居民文明公约”,旧沙发配上绿植,成了雨天唠嗑的好去处。
“井盖涂鸦日”更是点燃居民参与热情。孩子们蘸取明亮的颜料,在黑乎乎的井盖上勾勒出蔚蓝的地球、分类的垃圾桶、系着牵引绳的小狗……原本沉默的井盖,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活了起来。孩子们蹲在路边,成了最接地气的“环保宣传员”,用斑斓的色彩和可爱的图案,把爱护家园的心意悄悄融进每一个路过的人的心里,更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的专注里,真切触碰到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血脉联系。
当社区与居民并肩站在治理一线,环境的蝶变只是看得见的成果,更深层的益处藏在居民的笑容里、邻里的互动中。这种双向奔赴的共治模式,不仅让社区空间更贴合生活所需,更在一次次共同参与中,拉近了邻里距离,凝聚起“社区是我家”的共识,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从环境的美好变化中,感受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从“顽疾清单”到“治愈密码”
“出门三件事,您检查了吗?关火、关电、关水。”——电梯门上,一张白底红字的提示贴格外醒目,旁边配着水龙头、电插头、燃气灶的卡通图案。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让社区的安全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提升。
社区的绿化带里总会出现一群“红领巾”的身影,他们手持夹子和垃圾袋,认真地搜寻着烟头与纸屑——这是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发起的“清洁日”活动。孩子们不仅身体力行参与清洁,更用行动带动了家长、邻居共同加入,让爱护环境成为社区的新风尚。
前沙涧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福建介绍:“社区通过‘环境营造+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治理不是‘硬碰硬’,而是把痛点变成共创点。让居民在街巷间找到‘我的社区我做主’的力量,才能让治理活力像常春藤一样,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在社区的每寸土地上持久生长。”
前沙涧社区始终以共治为钥匙,汇聚各方智慧,一步步破解社区治理中的难点与堵点。如今的前沙涧社区,月季盛放,香囊飘香。在这里,“大家商量着办”化作每朵绽放的花、每张贴心的提示贴,融入大家手心相贴的温暖,是议事时你一言我一语的真挚,是共建家园时的那份齐心协力。(记者 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