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綦江齿轮厂有句口号“做中国最好的客车变速器,创百年知名企业”。可惜,她最终倒在了百岁生日前夕!
在綦江古南街道桥河綦齿社区,藏着一座工业巨擘的百年记忆——綦江齿轮厂。从南京小巷的修理所到綦江的工业重镇,从战火中的迁徙到三线建设的辉煌,它用齿轮的转动,镌刻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轨迹。
历史沿革:齿轮转动的百年时间轴
綦江齿轮厂的百年历程,是一部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工业史诗,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镌刻着时代印记。1928年,企业初名陆海空总司令部交通机械厂,诞生于南京的街巷之间。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工厂开启颠沛迁徙,部分迁长沙、部分迁万县,1939年全迁綦江桥河乡,扎根西南大地。1949年11月綦江解放后,工厂由军管会接管,当时仅有职工810人、生产设备139台,年工业总产值44.9万元。
1950年2月,工厂更名西南工业部502厂,隶属机械工业管理局西南工业部;12月,更名綦江汽车配件厂,隶属西南军区后勤部。
1951年9月,工厂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綦齿第二制配厂,隶属军委后勤部。
1953年8月,工厂更名綦江汽车配件厂,国家定点生产汽车齿轮,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
1956年,綦齿“綦江”牌商标诞生;979年,綦齿恢复1956年启用的“綦江”牌菱形商标,并向国家进行了“綦江”牌商标注册。
1958年6月,工厂隶属重庆市机械局,同年试制成功嘎斯-63分动箱总成、CJ10猛进牌载重汽车。
1964年4月,隶属一机部中汽公司。
196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警备区对工厂实行军事管制,10月成立綦江齿轮厂革命委员会。
1971年12月,隶属重庆市机械局。
1979年2月,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
1984年,隶属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
1999年,隶属重庆重汽集团公司。
2002年,与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2004年,随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整体重组并入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2017年綦齿传动公司管理权移交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
2018年,綦齿传动公司智能智造基地举行投产仪式。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54048万元,建筑面积40696m²。
2002年,公司官网停止更新。
2024年,进入破产清算。
烽火迁徙路:从南京到綦江的涅槃
綦江齿轮厂的根,扎在1929年的南京。彼时,它以“陆海空军司令部交通处机械修造厂”之名诞生于一条小巷,最初只是简陋的军车修理场所。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战火逼近,工厂开启了颠沛的迁徙之路,部分迁长沙,部分迁万县,最终在1939年于綦江桥河乡扎根,对外启用代号“綦江第六号信箱”,正式定名“军政部交通机械制造总厂”。
在綦江的土地上,这家军工企业悄然成长。抗战时期,它摒弃杂项机件制造,专攻汽车发动机配件;解放后,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53年正式定名“綦江汽车配件厂”,成为国家定点汽车齿轮生产企业。至此,这家历经战火洗礼的工厂,迎来了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全新阶段。
三线铸辉煌:齿轮转动国防脊梁
1964年,三线建设的号角吹响,綦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重庆三线建设重点区域,綦江齿轮厂迎来命运的高光时刻。1965年,为配套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厂建设,工厂更名为“綦江齿轮厂”,承担起法国贝利埃军车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任务,包括变速箱、分动箱及三桥等关键配套件,构建起重型汽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当时,部队重炮依赖的解放牌汽车无力牵引,重型牵引车成为国防急需。綦齿人迎难而上,在简陋的厂房里日夜攻关。1965年,新中国第一辆25T红岩-370重型自卸汽车诞生;1966年,第一辆CQ260型军用越野汽车问世,该车型累计生产超5000辆,广泛装备于国防一线,彻底填补了国内重型军用车辆的空白。那些年,厂区里的3150T热模锻压机始终轰鸣,这台五十年代初从西德进口的“大家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台之一,新中国70%以上的汽车转向节都出自它手,年锻造产能最高达80万件。
三线建设时期的綦齿,是人才汇聚的熔炉。全国各地的工程师、技术工人怀揣“献了青春献终身”的信念奔赴而来,南腔北调在车间交织。他们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白天钻研技术,晚上搭建厂房,甚至家属也加入后勤保障队伍。正是这份团结协作,让工厂在1959年建成新中国第一条汽车齿轮自动生产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使企业成长为西南地区重型汽车核心部件的“智造中枢”。
功勋耀史册:五个“第一”书写传奇
纵观綦齿百年历程,“创新”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它创下的五个“新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里程碑。1952年,产出新中国第一台汽车变速器;1953年,锻造出第一批汽车齿轮;1959年,建成第一条汽车齿轮自动生产线;1965至1966年,相继造出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和第一辆军用越野车。
改革开放后,綦齿依然领跑行业。1982年引进美国格里森弧锥齿轮技术,使齿轮精度从8级提升至6级;1985年引进德国ZF公司变速器制造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鼎盛时期,工厂占地88万平方米,员工达7000多人,年产变速器3万余台,其中客车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5%,出口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30%以上。
企业先后荣获“中国100家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机械500强”等称号,年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利税超2亿元,菱形商标成为行业标杆,树立起三大品牌形象:中国客车变速器第一品牌、出口车首选品牌、国家军车标准配置品牌。
潮落终有时:工业传奇的挣扎与落幕
在历经百年辉煌与转型探索后,綦江齿轮厂最终未能抵御市场浪潮的冲击,逐步走向没落。綦齿传动的困境并非突发,而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的结果,其中客车行业转型与公路客运衰落的影响最为直接。作为客车核心零部件主要供应商,2015年后公交客运新能源化转型加速,叠加公路客运市场持续萎缩,直接导致其传统优势产品需求锐减,企业经营开始步入下坡路。
在卡车市场从中型向重型升级的黄金期,綦齿传动未能及时布局,后续追赶时已错失先机;新能源领域虽早有涉足,却因产品研发滞后,未能赶上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爆发的关键窗口,陷入“起大早赶晚集”的被动局面。同时,2017年管理权移交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后,管理及体制机制问题凸显,导致核心人才持续外流,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境。
2024年2月22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綦齿传动破产清算申请。经过一年多的程序推进,2025年4月29日,法院再次作出裁定,受理綦齿传动重整申请,为这家百年老厂的传承保留了最后一丝希望。
如今,綦齿社区的老人们谈及过往,依旧会念起车间的轰鸣、南腔北调的工友和那些下线的新车。
厂区内2017年入选重庆市工业遗产名录的锻造车间,四、五十年代的青砖建筑保存完好,那台曾承担新中国70%以上汽车转向节锻造任务的3150T热模锻压机静静矗立,锈迹斑斑的机身与不远处智能化基地的崭新设备形成鲜明对比,无声诉说着这家百年企业从崛起、辉煌到没落的完整历程。
从1929年南京小巷的军车修理所,到三线建设时期的国防工业支柱,再到中国汽车齿轮行业的标杆,綦江齿轮厂的百年轨迹,既是一部企业成长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
图文整理自: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官网,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