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10月9日刊登题为《特朗普的“堡垒经济”正开始伤害美国》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正一砖一瓦地为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筑起围墙。随着美国对其他所有国家的关税壁垒不断提高,“吊桥”也随之升起,这使得移民进入美国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特朗普总统希望将美国打造成一座能抵御外来“入侵”的堡垒。但事实上,他正让美国与那些曾帮助其经济成为全球艳羡对象的商品和人才渐行渐远。如今,特朗普政策造成的损害已开始显现;一旦破坏形成,便无法轻易挽回。
股市繁荣只是表象
然而,投资者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自“解放日”(即特朗普对美国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日子)以来的六个月里,金融市场已从恐慌转向狂热。其他领域的情况喜忧参半:由于美国进口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关税冲击,国内通胀仅小幅上升;尽管移民流入中断导致就业增长陷入停滞,但2025年美国经济仍有望实现1.5%至2%的增长。
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展现出这样的韧性,部分原因在于平均关税水平并未达到人们所担忧的程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关税措施已被取消,另一方面是因为贸易流动正在快速调整。
此外,对特朗普总统来说,幸运的是美国正处于一场惊人的股市繁荣之中,这场繁荣源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自4月份触底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已上涨40%;当前的周期调整市盈率已超过40倍,与互联网泡沫时期创下的纪录相去不远。富裕的投资者随之加大消费力度,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通胀加剧迫在眉睫
然而,经济无法永远回避孤立带来的代价,这些代价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首先,股市不可能永远保持如此迅猛的涨势,涨得越高,其崩盘的风险就越大,届时财富效应将彻底逆转。其次,现行关税造成的损害已经开始显现。移民流入锐减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而这种冲击尚未得到充分重视。2000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年均净移民流入量为100万人;在乔·拜登总统任期内,这一数字升至每年250万人。而在2025年,美国的净移民流入量可能出现自大萧条以来有记录的首次零增长或负增长。
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是通胀加剧。我们的追踪数据显示,特朗普总统的关税举措目前正推动消费者价格上涨0.3个百分点。未来几个月,这一涨幅可能继续扩大,并在今年年底前后达到峰值。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发现,关税实施时间越长,其成本就越有可能转嫁给消费者。这或许与总统反复无常的政策制定有关:企业会选择观望,直到确定必须涨价时才采取行动;而一旦确定涨价,受到贸易保护、无需面对竞争的本土生产商就会纷纷跟风。这些影响很快将推动核心通胀率逼近3.5%。目前,服装、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已经超过了正常趋势,民众(尤其是较贫穷家庭)对此已有明显感受。
长期损害影响深远
真正的损害将体现在长期层面。美国仅占全球商品进口最终需求的15%。若美国持续“收起吊桥”,全球经济体系将逐渐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融合。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正致力于推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美国经济体量庞大,即便退出全球贸易,也不至于遭遇经济灾难。但假以时日,关税将侵蚀其竞争力与经济影响力,尤其是在美国的盟友与中国更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全球投资者对美元态度已愈发谨慎。
移民减少同样会造成损害。特朗普政府对移民的限制措施甚至波及高技能劳动者,加上其毫无顾忌的驱逐出境计划以及对高校的打压,特朗普正在向全球顶尖人才释放一个信号:美国不欢迎他们。
这最终将对美国造成最沉重的打击,因为高技能移民带来的好处很大。一项研究指出,1990年至2010年期间,美国30%至50%的生产率增长都应归功于高技能移民。当美国向移民人才关闭大门时,它也在放弃自身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围绕美国经济筑起的“城垛”将无法被轻易拆除。由于其他国家并未提高关税,美国若要取消壁垒,就必须单方面降低自身关税。但习惯了贸易保护的本土企业必将游说政府维持现有关税。与此同时,移民对“美国是能实现自我价值之地”的信念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重建。美国曾自诩为“山巅上的光辉之城”,但随着高墙不断筑起,它看上去更像一座孤立的堡垒。这种局面持续越久,世界就越有可能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继续前行。(编译/杨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