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涨幅超70%,胜过黄金!揭秘这种贵金属价格暴涨之谜

根据您描述的“今年涨幅超70%,表现胜过黄金”这一现象,并且是“贵金属”,最有可能指的是"白银 (Silver)"。
以下是白银价格暴涨的几个主要原因:
1. "避险情绪与宏观经济担忧:" 与黄金类似,白银也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高企、地缘政治紧张(如俄乌冲突)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时,投资者可能会涌向包括白银在内的贵金属以寻求保值。今年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等因素,都加剧了这种避险需求。
2. "工业需求强劲(白银的独特优势):" 与黄金主要集中于投资和珠宝领域不同,白银是"最重要的工业金属之一"。它在电子、太阳能电池(光伏)、电动汽车(线束、触点)、医疗设备、航空航天、水和空气过滤等众多高科技和关键工业领域有着广泛而不可或缺的应用。随着全球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如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白银的工业需求持续增长,这为白银价格提供了强大的基本面支撑。当能源转型加速时,白银需求往往表现得更强劲。
3. "供应端的限制:" 新银矿的发现和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导致新增供应相对有限。同时,部分主要的白银生产国(如墨西哥、秘鲁)近年来受到疫情、社会动荡或矿工罢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波动甚至下降。这种供应端的

相关阅读延伸:今年涨幅超70%,表现胜过黄金,这种贵金属为何价格暴涨?

今年以来,贵金属行情强劲,黄金价格频频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被称为“穷人的黄金”“黄金平替”的白银,价格也在持续上涨。

10月9日,现货白银价格突破50美元/盎司,为历史首次。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白银10月17日价格一度触及每盎司53.765美元,较今年1月2日价格29.985美元累计上涨超过70%,表现胜过黄金。白银价格高涨也引爆了银条投资市场。

实探市场:需求量大要预约

10月11日午间,有记者来到国内交易量最大的珠宝专业交易市场深圳水贝市场,随机走访市场内的数家银店,发现售卖银饰的店很多,但是有现货银条的店非常少。

某银店工作人员王云(化名)介绍,“如果客户只要几块1000克的银条,数量不多,可以现货拿走,价格为12.82元或者13.82元每克。如果要上百上千块银条,那么就需要排队预订,现在排队大概1个月。”

“有现货银条卖的,实际上很少,预订也有风险,得相信商家不会跑路,因此还是当面交易买现货最好。”王云坦言,这是因为银料紧俏,现在没货。

在某社交平台上,有投资者前几日表示,在某网络平台购买银条缺货。记者进入该平台相关购买界面发现,200克和500克商品库存均显示为0件,1000克显示库存有36件;当10月18日,记者再次进入该平台白银专区的购买界面时,发现所有商品均已售罄。

对此,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该小程序的客服:“500克的商品什么时候上货?”客服称:“白银现在非常缺货。”

不过,记者也随机询问一些电商平台上卖银条的商家,发现货源充足。商家表示预订次日就能发货。

我国白银基本供需情况如何?

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和贵金属,我国的白银储量如何?基本的供需情况怎么样?

我国白银储量位居全球前五之列,约占全球白银总储量11%,共有1500多个银矿,其中2018年探明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双尖子山矿区银铅矿,被世界白银协会认定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大银矿。不过,我国银矿的资源禀赋不佳,矿石中有用物质的含量较低。

目前我国白银供给主要是来自矿端和回收。2024年,我国白银的矿端产量为3426吨,回收量为1233吨。随着银应用领域的不断增长,目前国内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进口银矿产品和其他精矿来补充缺口。

在我国,白银消费中工业需求驱动更为明显,2024年,我国白银总消费9428吨,工业需求量就达到8567吨,其中电气与电子领域占比较大,需求量达6577吨。

此轮行情还能延续多久?

面对白银等贵金属暴涨,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董耀徽表示,近期,黄金和白银价格的上涨,既有全球宏观层面的推动,也有中国市场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全球经济与地缘风险推升避险需求;美元走弱、实际利率下行,支撑了黄金等贵金属的投资价值;全球央行购金热潮;贵金属作为抗通胀工具,受到全球资金青睐。

广发期货高级黄金投资分析师叶倩宁指出,白银前期上涨的步伐略落后于黄金,这是由于白银自身存在工业属性,前期受到工业品价格疲软的拖累。9月以来,实物交割需求大增,但COMEX白银仓单库增加有限,伦敦白银租赁利率等显著走高反映实物需求偏紧。在市场总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当资金流向白银衍生品市场,容易出现类似逼空行情,驱动银价大幅走强。此外,随着国内‘反内卷’政策在各个行业不断深化,有色金属等价格普涨也提振了银价。

董耀徽坦言,需要注意的是,若全球通胀快速下降、美元再度走强或者地缘风险明显缓解,都会削弱贵金属的避险需求,从而带来阶段性调整。

叶倩宁指出,今年以来贵金属的累计涨幅均超过40%,对比历史上大牛市年内超过100%涨幅仍有相当一段距离。从周期来看,在美联储转向宽松叠加美元信用长期走弱的“逆全球化”背景下,贵金属作为“硬通货”能较好替代美元成为外汇储备,价值仍有持续上行空间。但短期价格可能面临超买,在不确定风险落地后,多头止盈带来短暂的回调,需要关注重要宏观事件的时点。

面对贵金属行情上涨,今年以来,上海黄金交易所已多次发布贵金属风险警示。

比如10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关于做好近期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此前在6月9日和5月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也发布过类似的通知。

来源: 央视网

发布于 2025-10-20 20:13
收藏
1
上一篇:违规探险事故责任追踪,多方纠葛,揭秘谁为悲剧买单? 下一篇:离婚协议中的未来征收利益承诺,能否如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