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游投诉激增460%!防沉迷系统漏洞频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引关注

您提到的“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增460%!网游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漏洞多,实名认证流于形式”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令人担忧的问题。这确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网游行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
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几点分析:
1. "投诉激增的原因分析:" "监管趋严与公众意识提高:" 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相关政策法规(如《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执行,使得家长更倾向于通过官方渠道维权,投诉数量自然增加。 "实际问题的普遍存在:" 尽管有防沉迷系统,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导致大量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学业、健康、家庭关系等),家长对此感到无奈和愤怒,从而发起投诉。 "对防沉迷系统效果的质疑:" 当防沉迷系统被绕过或效果不彰时,投诉自然会集中指向系统本身及其执行方。
2. "防沉迷系统漏洞多:" "实名认证问题:" 正如您提到的,实名认证是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线,但存在诸多漏洞。例如: "使用他人身份信息:" 未成年人可能通过借用、购买甚至伪造成人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和登录。 "账号共享与交易:" 游戏账号在玩家间流转,使得实际使用者与登记信息

相关阅读延伸: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增460%!网游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漏洞多,实名认证流于形式

暑假到了,很多家长又开始发愁:孩子放假长时间在家,天天玩游戏、看视频,如何是好?

虽然相关部门敦促各家游戏公司、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但依旧形同虚设,孩子们有一套破解之法。根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家长对于现有“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不满意,如何让青少年合理娱乐成为社会、厂商、家长、学校多方的关注焦点。

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增460%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就成了陪伴其学习、娱乐的首选工具,未成年人在操作时,冲动消费、误消费等现象频发。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江苏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42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0%。其中,未成年充值群体中年龄最小的3岁,充值金额最高达7万元,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费难,家长面对高额充值的追回,力不从心。

同时,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投诉案例中,未成年人游戏充值5000元以下的共268宗。在139宗提及详细年龄的投诉案例中,涉及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达138宗,占比为99.28%。

实名认证流于形式 孩子破解法多

北青报记者就家长反映比较严重的娱乐APP进行了亲测,手机游戏APP有《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猫和老鼠》《开心消消乐》等;直播平台APP包括:“斗鱼”“虎牙”“哔哩哔哩”“一直播”等。

在游戏平台方面,不少企业以第三方账号实名认证为前提,简化软件本身的实名认证设置,导致未成年消费者非常容易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游戏,为未成年人长时间游玩及过度充值提供了便利。几款游戏均可以通过其他账号例如微信、QQ、邮箱、手机号码等注册或点击授权直接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

其中《开心消消乐》更设有游客模式,游客模式可以直接进入游戏,同时,游客模式均可以直接充值消费,并无金额限制。

对于家长反映的游戏充值问题,《第五人格》《迷你世界》等游戏都存在填写未成年人实名信息、玩游戏时间不限定、单次充值可以超过50元,甚至高达到648元,且可以多次充值的现象。如《奥特曼传奇英雄》,以未满10岁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体验员连续充值5次,金额从6元至258元不等,不受限制。

在直播平台方面,不少APP虽有青少年模式,但可以通过输入密码延长青少年模式下软件的使用时限。“一直播”在充值支付时,会自动勾选“支付宝小额免密支付”,必须手动取消才可改变自动支付方式。同时,在打赏时遇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包括单次打赏时,页面有连击提示或者自动勾选数量;打赏成功后,主播口头交流,诱导继续打赏赠送。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不少视频网站在APP端设立青少年模式,到网页版就没有该功能。同时不少游戏APP、直播平台、视频网站卸载后可以成功规避青少年模式。更有部分电商平台提供租用游戏账户服务,让未成年玩家可“以租代售”绕过实名认证步骤。

网游良莠不齐 “防沉迷”需多方努力

实际上,让父母头疼的,不仅是孩子长时间上网,还担心孩子分辨不清网上的不良内容,毕竟良莠不齐的短视频和网络游戏太容易让孩子迷失方向。

对于“青少年防沉迷”真的落实到位,需要从社会、家庭、学生、学校多维度进行“综合治理”,对此记者采访游戏资深设计师张立,他直言:“游戏厂商现在设立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都是对《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行的制度合规性设置,并没有从青少年健康发展角度设置系统。如果各家厂商依旧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第三方植入系统,将政策落到实处,让各方没有漏洞可钻。”

同时,家长应充分尽到监护人的职责,有效引导孩子,严控孩子上网时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家庭、学校、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关爱,让未成年人多参与现实社会的事务,培养更多元的兴趣爱好。(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于 2025-10-16 16:13
收藏
1
上一篇:文明加速,走转中补漏洞,以“几何工作法”助力打造宜居家园新篇章 下一篇:哥们网热血战歌神之领域热血开战,等你勇敢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