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厚圃力作拖神,探寻内心深处那股不灭的“神性”

为你推荐厚圃的《拖神》这本书!
"荐书 | 厚圃《拖神》:唤醒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神性”"
---
你是否也曾感觉被生活推着走,像被无形的线操控的木偶?是否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渐渐丢失了内心的声音和力量?厚圃的《拖神》正是这样一本,它以一种戏谑、犀利又不失温暖的方式,直面我们内心深处那个“被拖拽”的自己,并试图引领我们找回那份被遗忘的“神性”。
"核心看点:"
1. "精准捕捉时代痛点:" 书名“拖神”本身就充满了自嘲与无奈,精准地捕捉到了现代都市人普遍存在的状态——感觉被生活、工作、他人期望所裹挟,身不由己,只想“躺平”。厚圃用极具画面感和网感的语言,描绘了这种“被拖”的日常,让人读来仿佛在照镜子,笑中带泪。
2. "解构“神性”的现代解读:" 这本书的核心创意在于,它不将“神性”视为遥不可及的崇高存在,而是将其解构为一种内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那种不被外物定义、敢于选择、忠于内心的力量。它认为,我们之所以“拖”,往往是因为失去了这种内在的“神性”指引。书中通过一系列故事和观点,

相关阅读延伸:荐书 | 厚圃《拖神》:唤醒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神性”

《拖神》

作者:厚圃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唤醒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神性”

——长篇小说《拖神》创作谈

文/厚圃

我的老家紧挨着樟林古港。樟林是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潮汕商帮、“红头船”的历史和各种传奇故事萦绕着它,也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少年。这些故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就是最好的“江湖”,少年的我常常臆想着自己是个游侠,可以在这个“江湖”纵横驰骋。

长大后我终于明白,所谓的“江湖”,并不是小时候幻想的模样,现代人的“江湖”就是生活对你的零敲碎打,直到把你逼进夹缝犄角不得不向现实俯首听命。我当然也不能逃离物质世界的打磨,但始终不愿放弃心中的那点不甘,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更加“超然”的现实主义者,在现实世界中继续造梦,而家乡的红头船便是我“出海”的不二之选。纵然现实的空间不允许我自如腾挪,但在精神世界里我起码可以无拘无束,策马奔腾。因为这是故乡给我独有的馈赠,而我也应该且必须有所回馈,所以早在十几年前,我便萌生了要以樟林古港为舞台,为家乡唱一台真正的激情“大戏”,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颗埋进思想里的种子经过了漫长的浇水施肥,终于拱出了土壤迎来了阳光雨露。

长篇小说的创作,对我来说既是跌宕起伏的探险,也是持久的“体力活”。若是“供养”不足,很可能就会“烂尾”。写长达60多万字的作品,没有一点野心,没有足够大的格局,是很难写成的。当然,还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微缩到一街一景,甚至小到一个点心,一种药草,都得尊重历史的原貌,这个储备的过程是漫长而细致的,之中得到过不少师友的支持,像我的师弟、中山大学胡锐颖博士就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而我的父亲,见到旧书摊就赶忙凑过去,生怕错过任何一本,在家乡为我搜罗了数百册与乡俗风情相关的书籍。有了足够多的资料史料还不够,因为我不是写说明文或者百度词条,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除了还原当时的时代场景外,更需要灵魂的加入,否则就会无趣得紧。我一直觉得,中国古文化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化”字,只有嚼烂了手头的材料吞进肚子里,才能将它“化”为自己的血肉,让史料和资料能够“活”起来,“站”起来,直到行动自如。

《拖神》的创作过程,也是我在写作方法上的全新探索和重构。我之前写过的长篇小说无论是《结发》还是《我们走在大路上》,虽然也引起过一些反响,但是在形式上还是走写实的老路子,而我是一个有冒险精神也有追求的作者,我不想再在原地打转,因此在构思《拖神》时一直寻找着新的路径。除了意识流作品,对中国作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魔幻现实主义”,可我并不想一味地模仿马尔克斯,我写的是中国的乡土,写的是我的故乡,我当然要寻觅具有华人文化特征的东西,几经揣摩和酝酿,构想逐渐成形,我要创作出中国化的“魔幻主义”,也可以叫它“民族魔幻主义”。中国有中国的地缘特色,而中国的乡村是这种地缘特色最突出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皈依之所,即便是像我这样到了深圳二十多年,又或者是在深圳出生长大的00后,身上都携带着这种“乡土”的记忆和痕迹,这是融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哪怕有一天“乡土中国”在形式上土崩瓦解,但作为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永远抹不去的,而我想要追寻的就是这个“魂魄”,我想把它从历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只有看清自己的来处,才能知道自己的去处!

我的故乡潮汕平原的“近代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个高度浓缩,直到现在,潮汕地区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全面的地方之一,无论是潮汕话还是潮汕风俗。因此,我选择我的出发地来回溯整个民族的过去,希望通过我的解构和重铸能够唤醒民族的古老之魂,让它走出阴影,和现代世界发生冲突碰撞。所以说,这部小说不只是披着魔幻的外衣,它所呈现的是当下世界的真正“魔幻”之处,是自然和超自然的以及人类的本质、意识和组成世界序列的“超魔幻”,如果读者能够真正读出这个民族的“超魔幻”,我想我写作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拖神》中多处涉及鬼神,既有鬼神的“体”,也有鬼神的“语”,有评论家说这部作品的奇数章和偶数章形成了“四声部”,我很喜欢这个总结,《拖神》中的奇数章都是神鬼之语,偶数章则是实打实的“命运与抗争”,这也是我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有意做的回环,形成一种“复调”式的咏叹,既喧嚣又和谐,而人便在这喧嚣的复调之中成长,最后立于天地间,超越神鬼。在《拖神》创作中,我试图在人神鬼的关系中“神话”人,召唤人类蓬勃的生命力,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神性”,这正如约瑟夫·坎贝尔说过的那样:“英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的神性,只是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它,把它呈现出来,接受冒险的召唤,跨越阈限,经受考验。”我在小说中建构了一个英雄谱,是以陈鹤寿为代表的平民英雄谱系,在多灾多难的大时代中不屈不挠地抗争,最终挣脱了命运的枷锁。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个体的挣扎和无奈,然而只要有陈鹤寿之辈的勇气和决心,便可稳稳立于时代洪流之中,不被裹挟,活出自己的精彩。

实际上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也不管是潮汕平原还是中国的其他地方,世界的本质从来就没有变过,人的本质也从未“现代”过,在这个语义之下,《拖神》不只是某个地域的作品,潮汕平原只是它的一只“眼”,通过它,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更多地思考信仰和时间这类永恒的话题,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命运和个体存在的价值,唤醒心中的“神性”,成为自己的英雄!

-END-

作者简介

厚圃

厚圃,原名陈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广东澄海,现居深圳。著有长篇小说《结发》《我们走在大路上》小说集《契阔》《只有死鱼才顺流而下》随笔集《草木人心》等,曾获台湾联合文学奖、广东省青年文学奖、广东省小说奖、“岭南文学新实力十家”称号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阅读:

荐书 | 黄德海《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试图成为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

荐书 | 李云雷《沉默的人》:从生活中自然生长的创作

荐书 | 张莉《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小说里的新词与旧词

荐书 | 贾志红《人在非洲》:我想在这里当一棵树

荐书 | 牛庆国《持灯者》:诗歌是一条河流

荐书 | 王方晨《凤栖梧》:短篇小说的大作为

荐书 | 付秀莹《野望》:“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荐书 |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融入革命者身姿和灵魂的千里江山

荐书 | 艾伟《镜中》: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

荐书 | 鲁敏《金色河流》:这条河来自南方

荐书 |《血脉之河的上游》:对故土乡亲的深挚感情是乡村书写中“关键的关键”

荐书 | 哲贵《仙境》:寻访仙境之旅

荐书 | 江子《回乡记》:当乡村面目日渐模糊

荐书 | 北乔《远道而来》:一切都可以肩并肩手挽手

荐书 | 《百年中国新诗编年》:原典集成、述而有作,一览中国新诗百年历程

荐书 | 周洁茹《美丽阁》:她们还是要出发

荐书 | 《且来花里听笙歌》: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

荐书 | 金铃子《例外》:诗歌之道

荐书 | 周瑄璞《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把故乡作为方法

荐书 | 散文之美,日常之光——《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读本》

编辑:刘雅

二审:王杨

三审:陈涛

发布于 2025-10-15 02:13
收藏
1
上一篇:2026年秋季全面投用在即!孝感市职业技术学校(集团)建设加速推进 下一篇:一梦江湖2022年度盛宴启幕,共赴大江湖,再续江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