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产业,迈向规范发展,筑牢行业自律基石

您说得对,中国游戏产业确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规范和提升的迫切需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
1. "内容审查与创作自由:" "挑战:" 游戏内容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查,这有时会限制游戏的创意表达和叙事深度,导致一些创新玩法或敏感题材难以实现。审查标准有时不够透明或变化较快,增加了开发者的合规成本和不确定性。 "规范方向:" 探索更清晰、稳定、与国际接轨的审查标准,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创作空间,鼓励更多元、高质量的游戏内容创作。
2. "未成年人保护:" "挑战:" 游戏沉迷问题严重,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威胁。虽然已经实施了严格的防沉迷系统,但在执行层面、技术对抗(如“外挂”、“代练”)、以及如何平衡保护与未成年人正常娱乐需求方面仍存挑战。 "规范方向:" 持续优化防沉迷系统,利用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和限制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与游戏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更有效的游戏内消费保护措施。
3. "市场秩序与竞争:" "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存在恶性价格战、过度商业化(如氪金设计)、数据滥用、虚假宣传

相关阅读延伸:中国游戏产业有待规范

根据近日在2015年ChinaJoy上公布的“2015年1月-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605.1亿元,同比增长21.9%。然而“漂亮”的数字并不能遮掩游戏产业暴露的问题——

如今,游戏已成为很多人青睐的娱乐项目,游戏产业发展势头也越发强劲。根据产业报告,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144.8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了37.7%,2015年上半年实际销售收入达到605.1亿元,同比增长21.9%。

互联网带来利好态势

产生如此之大的经济效益,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天津颐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鑫向记者介绍,以往,中国游戏企业多是帮助海外游戏巨头做代理业务,或者提供更廉价的外包团队。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手机游戏,投入少、工期短,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国内游戏产业从业者呈爆发式增长,本土游戏厂商一下子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顶梁柱。中国游戏产业进入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正是游戏产业如此不断呈现利好,不少人看到了小游戏的大商机,纷纷跻身其中。据了解,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销售收入已占市场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三。

表象之下问题凸显

一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现在的游戏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家的关注点都在IP(知识产权)争夺上。赵鑫说,现在IP成了一款游戏能够达到S级(顶级)的必备条件之一,知名IP改编游戏很快就能覆盖大量粉丝,渠道方面也更愿意和高人气IP所改编的游戏制作方合作。因此很多游戏开发商不惜花血本高价购买家喻户晓的IP。

的确,IP成了当下娱乐业的热词。但不少玩家也发现,一些相当知名的IP,做出来的游戏最终还是跑酷类、卡牌类,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在本次ChinaJoy展会期间,游戏媒体人谭先生与记者聊起这一现象时,一语道破天机:“因为模仿一个现成玩法是一种最保险的‘捷径’,快速导入用户量,保证收益。”不仅如此,抄袭、低俗浅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现象在游戏产业也大量存在。

优秀作品力争破茧

事实上,消费者对优质国产作品是渴望的。比如前不久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正是以其诚心、创新的制作水平,引来无数“自来水”自愿且不计回报地“扩散”这部电影。一方面,良心制作方力争破茧,另一方面,消费者和相关管理部门也对这类产品鼓掌叫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本届ChinaJoy上表示,有关部门会继续通过奖项、扶持计划等渠道,鼓励支持更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网络出版运营。赵鑫告诉记者,颐博制作的原创游戏《暗黑之光》今年初就荣获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奖,“得到肯定就更坚定了我们制作原创优质游戏的信心。”

游戏市场有待规范

正所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面对目前这种现状,触乐网创始人祝佳音认为,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以及逐步规范,仍需要假以时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美国、日本这样游戏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是经过长期积累才达到现在的水平。现在国内游戏产业暴露出的某些问题也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之后,随着市场规律,游戏品质成为制作方考虑的重要因素,玩家对游戏的欣赏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游戏产业会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时候应该会有一个飞跃。”

本报上海专电 刘莉莉

发布于 2025-10-15 00:13
收藏
1
上一篇:天津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隆重挂牌,助力创新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