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怪兽里尼多家族的配置是这样的:
♂:尼多郎→尼多力诺→尼多王
♀:尼多兰→尼多娜→尼多后
所有进化阶段的雄性都能参与生蛋。而雌性只有尼多兰能生蛋。
为什么同一只动物,发育得更大更强,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繁殖的时候,反而放弃了繁殖呢?或者说,既然已经失去了繁殖力,为什么还要维持身体长得更大和更强,而不是孤注一掷地在尼多兰阶段,把资源全都投入到繁殖中呢?
而且漫画里出现过两只尼多王争夺尼多后的场景。如果尼多后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他们争一个老太太干什么呢?
尼多后不能生蛋,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尼多后为什么在还可以活很久的时候放弃生育?尼多王为什么要争夺一只不能生育的雌兽?
但对于一向追根究底的果壳er,我们甭管他就是了。
一般而言,雌性动物的生殖能力,是随着衰老,缓慢地下降,直到寿终,都保留着。只有极少数的例子,雌性动物在衰老(相对)不明显,身体功能还有余力的情况下,繁殖能力突然消失。也就是更年期。已知的例子有领航鲸、逆戟鲸和人类。也许还可以算上一些猿,黑猩猩在43岁的时候失去繁殖能力,但这个更年期比人类来得晚,即使在动物园很好的条件下,它也极难活过50。
这是一个进化论上的谜题,为什么要放弃繁殖呢?乔治·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提出的一个假说是,老年的雌性动物,可以通过照顾亲戚的子女,来传播自己的基因。此人是进化生物学家的泰斗,同时也是科普作家,对了,他的书有中译本,推荐《我们为什么生病》。比如,雌逆戟鲸长者可以凭着鲸生经验,带领孩子寻找三文鱼群。
所以尼多后不生育也是可以解释的了。它大概能以别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亲戚的适合度。比如保护自己的孙女。尼多王争夺尼多后,不是为了添丁,而是想要一个有经验的觅食者,或者拥有强壮身躯和刺甲的保护者。
比较难解释的是,为什么尼多后失去生殖能力的时候,仍然会持续长大和变强(只有最初形态的尼多兰可以产蛋)。更年期产生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衰老使身体素质下降,生育变得有风险,而更大和更强有力的身体,一般是有助于繁殖的。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尼多种族雌个体成群,雄个体单独行动。雌性战斗力相对较弱,雌群中大多数尼多兰维持原始型,负责繁衍;少数领导者成为进化型,以更好地保护族群。雄性幼崽能独立生活时即被族群抛弃单独行动,由于战斗力较强不需要庇护。
每到繁殖季节,雄性为争夺雌性族群激烈争斗,胜者将有机会与一整个种群的尼多兰交配,但是在繁殖前还必须让雌性首领尼多后中意,否则尼多后将武力阻止它强x本群尼多兰。一旦首领怀孕,意味着它将自顾不暇,因此尼多兰进化后失去了生育能力才能担当首领。
一小群尼多兰若不满意首领的领导,其中有一只便开始放弃生育,转而集中精力发育强壮,待进化后另分新群;若老的雌性首领即将寿终,自有另一只主动来接班。——也就是说,不是长得更大更强时放弃繁殖,恰恰相反,为了变得强壮,雌性要首先放弃繁殖。
首先,由于尼多兰到尼多后的“进化”(其实应该是一种不完全变态)主要取决于经验等级,显然不能简单认为尼多兰的年龄必然小于尼多后,因此所谓尼多兰年龄大所以不能生育的说法不成立。
其次,野生动物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尼多兰作为一种弱小的生物,可能生下十个孩子只有两个能活到成年(假如它们有成年这个概念),这样一对尼多兰姐妹只能有四个孩子。而如果其中一只成为尼多后保护她的姐妹,她的姐妹的十个孩子可能就能活下五个,足以抵消她自身不能生育的劣势。
有人担心这会不会鼓励不易进化成尼多后的基因占据优势,其实不会。自私的基因容易在本族群内部扩散,但是却会降低整个族群的生存能力,因此自私基因和利他基因总会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两者都不会被彻底消灭。这一点在很多生物学书籍中都有论述,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