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宇宙中有一座阵图缓缓铺开——剑芒纵横交错的煞气直插九霄,令人不敢直视。这就是被传颂为“非四圣不可破”的诛仙剑阵,却偏偏在此刻迎来了四位天道圣人凛然的步伐。通天教主立在阵中,冷冷望着昔日道场、同修纷纷踏足破阵之所。他亲手布置这绝世杀阵,却竟成了今日困住自己理想的樊笼。
他缓缓抬眼,扫过四圣决绝的神态:老子、元始、接引、准提,无一张面孔不是昔日道友同门,而如今全都执意而来,要将此阵破尽。他忽然了然——剑阵被破并非意外,而是注定之事。真正被刺穿的,何止是诛仙阵图?更是他曾深信的那份教义尊严与勃勃雄心。
------
曾经,截教道场碧游宫是洪荒真正的万法殿堂。此地何尝有高低贵贱?听通天讲道者如流云簇拥。金鳌岛上,千年老龟认真记录大道真言;白云之间,彩羽鸟儿化形的仙子正研习风雨术法;连海边披鳞踏浪的黑蛟,亦怀揣天道感悟,渴望在此得道升仙。
通天教主立在道场之中,望着这浩瀚场面不禁心中快意:道法何曾在生灵身上划分界限?他曾慷慨而语,声音响彻碧游宫之内外:“天道无限,众生皆可求之,岂容狭隘门第之见所分割!”这声音既是教法根本,也是他不肯屈从的傲骨宣言。教法如流水,自高而低流,何不滋养所有干渴生灵?
可在云雾掩映的昆仑山巅,却有另一番截然景象。玉虚宫内的气氛静如止水。道童们整齐无声擦拭铜鹤法器,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连呼吸皆似按照规约。元始天尊端坐于蒲团上,视线微垂,拂尘尾毛一丝不乱。他素来秉持精英之道,只接纳道统纯粹、出身悠远之修徒。
截教那自由热闹的场面却悄然搅乱了某种根深蒂固之秩序——披鳞湿鞋者亦可求取无上大道,如此竟被通天视为理所当然?元始紧闭的眉宇间第一次生出对大道走向的忧心。
高居九重的天庭并非无为之主,它同样敏锐地觉察着震动与变化。截教的万仙之众,散落于海内洞天,各自潜修参悟。可若真让这些无拘束之辈修成通天之威,天道法则又怎能有效辖制?天庭威严如何高悬震慑?截教弟子行走天地之间,早已在无意中挑战着天庭欲控而未足之权。
而在西方灵山,接引、准提也正静待良机。西方疆域,亟待圣光洒落、渡尽世间迷茫生灵。可截教这生机勃勃之势已成庞然大物,东方道法早已占据整个神域。若欲开宗演法,宏弘西方之道,又怎能绕得过这片繁盛喧嚣的土地?“时机未至...”接引和准提在莲座上互相看了一眼,其中深意不需言明。而时机将至时,截教的繁盛便是西方道路必须疏浚的巨大湍流,必须引渡成自己道法长河的源流之力。
这场量劫爆发之际,深埋于各势力下的种种伏笔纷纷显现:燃灯道人等十二金仙弟子,已悄悄登上封神榜候选名录;惧留孙等一批原本投奔碧游宫的旁门之士,也被西方准提、接引暗自垂钓而去。截教如同枝繁叶茂的大树被从根部侵蚀,那些耀眼的万仙光环下,实已布满不易察觉的深深裂痕。
于是诛仙剑阵前上演的破阵图景,更像一场早已写好脚本的典礼:
太上老君展开太极图将气运混沌颠倒;元始天尊以盘古幡悍然冲击四阙剑门;接引道人祭出十二品金莲稳住了大地脉动;准提道人则催动七宝妙树不断消磨剑势锋芒。当四圣全力运转本命法器之时,诛戮陷绝四剑竟如凡铁般铿然落地,剑上的冷芒渐趋黯淡,曾经震慑乾坤的诛仙阵图,终如残梦片片瓦解。
阵破那刻,通天只觉天地轰鸣,万古寒流竟钻入胸中道心。他踉跄一步,眼神里有什么光芒无声陨落,那是比日月更宝贵的教义信仰。
诛仙阵破之日,洪荒天地的风云骤然急转。截教这座巍峨道法巨厦开始轰然崩解,封神榜上光华轮转,众多截教门徒名字如铁铸般赫然刻录其上。神榜威压之下,通天曾试图力挽狂澜,拼尽所有布下万仙大阵,但这已是悲壮的最后一击了——教法如水流,自有方向,被四圣踏碎的难道真仅是阵法?真正碎去的,更是那通达天理后万物普照的“教无类”宏愿。
------
立于荒凉的劫灰之中,通天教主回望——诛仙剑阵的残片在云端间浮沉游动,它们映出的已不再是不破的神光,而是众生信仰骤然坠落时的灰烬。所谓“非四圣不可破”,岂独是法力高低,分明是四个世界的庞大意志最终在通天宏伟道法上刻下否决咒文。
剑阵轰鸣坍塌那一刻,整个洪荒是否隐约听见了天道的一声轻叹?那万仙云集时蓬勃喧响的碧游宫,那敢教众生触碰星河的截教壮心,终究变成了云端消散的薄雾。可道法有真谛吗?或说,那道法真谛——不就是让众生平等呼吸于苍穹之下的权利吗?当诛仙剑阵崩摧时,碎裂声响彻洪荒的,却不仅是四剑寒光,更是一个时代最悲怆而宏大的誓言渐渐化为无声的消逝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