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明长城暗门,古时“特种兵”隐秘情报通道揭秘

我们来一起“探秘”一下明长城上的“暗门”——那些曾作为明代“特种兵”传递情报的“秘密通道”。
明长城,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防御体系最完善的军事工程,其防御功能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连绵巨墙。在其雄伟壮观的外表下,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设施,其中,“暗门”(或称“便门”、“密道”)就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种。
"什么是明长城的“暗门”?"
“暗门”并非指那些明摆着的小门或通道,而是指那些隐藏在墙体、敌楼或山势之中,不易被发现,主要用于秘密通行和传递情报的特殊设施。它们形式多样,有的隐藏在墙体夹层,有的伪装成石块或树根,有的则巧妙地利用了山体的天然洞穴或裂缝。
"暗门的主要作用:传递情报,快速反应"
在冷兵器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明长城防线漫长,边防军需要快速、安全地将敌情、军情传递到指挥中心或相邻的防御工事。暗门正是为此而设:
1. "秘密传递情报:" 情报人员(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特种兵”或“情报兵”)可以通过暗门,绕过明面上的巡逻和监控,将重要的军事情报(如敌军数量、动向、攻防计划等)

相关阅读延伸:探秘明长城暗门:曾是明代“特种兵”传递情报“秘密通道”

“这个暗门相对来说是比较规制的,它的走廊相对来说狭窄,而这个券门相对来说比较低矮。它的口是在长城外延,非常方便当时的明代时期商旅和步卒出入边关。”站在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板厂峪长城上,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陈厉辞说,明代长城暗门,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多为士兵通往关外的“秘密通道”。

2024年12月25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板厂峪村明长城暗门及所属设施。(无人机照片) 赵春龙 摄

陈厉辞口中的长城暗门,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古人的建造智慧。在河北秦皇岛200多公里的明长城上,拥有诸多长城暗门。

“暗门,广泛分布于长城沿线,目前发现的长城暗门有几百处。”陈厉辞说,明朝时期设立九个军事重镇,用以巩固北方边防,秦皇岛地区属蓟州镇,当时建造了大量隐蔽性强、保密度高的暗门。这些暗门为明代特殊兵种“夜不收”提供便利,他们主要从事出境侦察、哨探敌情、传递军报等任务,分为明哨和暗哨。

2024年12月25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板厂峪长城的暗门。(无人机照片) 赵春龙 摄

“明代‘夜不收’又分为明哨和暗哨,明哨走的就是这种暗门,他从暗门出去与潜伏在少数民族部落当中‘夜不收’的暗哨会合,他们的情报信息交接之后,明哨就从暗门再回到驻防的军营当中。”

“这些暗门除军事功能外,还有便利牧耕、边市贸易以及政治交往等功能,为长城两侧的民族交流与融合带来正面影响。”陈厉辞说,暗门位置和样式的选址等,都是在满足地形条件、出边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暗门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效能最大化,体现了明代军队依托长城积极防御的思想。

陈厉辞表示,目前,由于暗门镶嵌在长城主体之上,且分布分散,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局限性。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学者能够投入到长城暗门的研究保护中。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于 2025-10-13 10:12
收藏
1
上一篇:美国国会大厦神秘地下通道,揭秘历史秘密与安全通道之谜 下一篇:还剩80万正规军!俄军秘密通道曝光,战时能否突袭波兰?警报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