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你不知道的《水浒传》真相第11期
暴戾武松为什么同开黑店的孙二娘夫妻相处非常融洽?因为恋母情结。
武松是个很难相处的人,为什么能同卖人肉包子的这对恶魔夫妻这么好呢?听萨沙说一说。
武松这个人物,性格刚烈,行事粗暴,常人难以接近。误以为杀了人以后,武松逃到柴进家躲避了1年多。武松可是杀人逃犯,古代的法律是连坐,柴进收留杀人犯是要坐牢甚至杀头的。
讲义气的柴进不但冒险收留武松,还丰衣足食的养了他1年多,最终却养出了一个仇人:武松道“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
可见,武松对柴进很不满意,也没有心存感激,两人先后上了梁山后,关系也非常平淡。
正常来说,柴大官人冒险收留了武松1年多,这种恩情普天之下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武松应该感恩戴德,将柴进当作一辈子的恩人,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不是武松不识好歹吗,还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武松性格强硬,内心既自卑又自傲,这种复杂的性格使得他很难与人相处融洽。
为什么武松会自卑?主要是他的原生家庭太差。
武松是底层平民中的最下层,父母早丧,只能依靠身有残疾的侏儒哥哥抚养长大。
可以想象,在武松的童年和少年期间,根本没有人瞧得起他,到处都受到鄙视。
好在,成年的武松长成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又设法学了一身高明的武艺,成为民间有名的武术高手。在江湖之中,能同武松匹敌的人寥寥无几,这自然让他有了自豪的资本。
这种混合的性格相当怪异,也让普通人很难同武松相处,尤其难以捉摸他的心思。
想要同这种性格的人做朋友,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像鲁智深一样从头到尾都是硬碰硬,直来直去,光明磊落,又有惊人的本领,那么好勇斗狠的武松才从心底里会服你,甘愿同你为友。
第二,像宋江一样,刻意对武松巴结恭维,才会得到后者的善意回应。只是,由于武松的心思难以捉摸,想要巴结恭维他并不容易。搞不好就会马屁拍在马蹄子上,反而会触怒武松,导致大家反目成仇。
上面说了,武松的社会身份不过是坊间流氓,仗着武功高超在县城称霸横行,却难登大雅之堂。
面对柴进这种大地主、大乡绅时,武松有一种本能的自卑心理。
所以,在柴进家躲藏的武松比较敏感,稍有怠慢便容易触发他的怒火。
这就像一些乡民初到城里亲戚家,只要对方稍显冷漠,他便觉自尊受挫,误以为是被人瞧不起。
柴进的仆人们稍微有些疏忽,就被酒后的武松当作轻视自己,忍不住挥拳就打: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如果由鲁智深处理这件事,他会立即找到武松,开诚布公的讲明自己没有轻视的意思,纯粹是一场误会。不过,就算自己仆人有过错也轮不到你武松来打,让我鲁智深自己来教训。
武松还是这么不分青红皂白的胡闹,鲁智深能翻脸将他赶出去,任由你这个不明事理的莽夫自生自灭。
如果换做宋江处理这件事,就会无条件的迎合武松,甚至不惜当面重重责打仆人,以表示对武松的偏袒。
然而,柴进的处理方式同两人截然不同。
作为龙子龙孙的贵族后裔,柴进天生自带几分傲气,骨子里瞧不起武松这类草莽底层人。
他认为冒险收留武松又如此优待,后者应该对他感恩戴德,就不应该惹是生非。
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现在武松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殴打柴进的仆人,等于是不给柴进面子,对他极其不尊敬。
这引起了柴进的很大反感,认为武松是个不明事理、缺乏道德观的流氓。
不过,柴进不是鲁智深那种硬汉,不会选择直来直去的同武松面谈,也不屑选择宋江那种低三下四的讨好,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但内心深处,他对武松的不满和蔑视与日俱增。自然而然地,柴进接待武松时的标准也逐渐降低,这又进一步引发了武松的更大不满。换句话说,柴进不太会做人,尤其不懂得同武松这种草根光棍汉的相处之道,比宋江差了十万八千里。
除了自卑和自傲心理以外,武松的为人还相当粗鲁,又十分爱面子,是个很难相处的人。
在景阳冈小酒店时,店主人好心劝他少喝点酒,以免因饮酒过量而出事。
对于酒店来说,本来是卖酒越多越好,店主人却劝他少喝点,完全是关心武松的身体。
面对店主的一番好意,武松竟然爆粗口骂人: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爹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
店老板见状,又劝告武松不要走夜路,因为景阳冈上有老虎频繁伤人。
武松却怀疑酒店要害他,再次破口大骂:武松道“你鸟子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你鸟子声”是一句市井粗话,相当于“你说什么鸟(吊)话”。
明明人家是一番好意,武松却接二连三的出言辱骂。
那么,武松是李逵这种不会好好说话的粗人吗?
不是如此,他有时候是很会说话的。
比如遇到阳谷县知县,武松客客气气的巴结:知县当日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知县大喜,赏了三杯,不在话下。
看看,武松尊称知县为“恩相”。
恩相是什么意思?是官场中下级对上级,非常卑微的称呼。所谓“恩相”就是“对我有恩德的长官”,表达的是一种极为恭敬、谦卑的态度,强调自己蒙受了对方的恩惠和提拔。
这还不算,明明武松是为知县辛苦又冒险的押送东西去开封府,却自称是去首都长见识,似乎此行一点也不苦,就像旅行一样。
这是武松巴结知县的说法,可见他很会说话。
面对上级张都监时,武松的言谈更是夸张:当时张都监向后堂深处鸳鸯楼下,安排筵宴,庆赏中秋,叫唤武松到里面饮酒。武松见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张都监唤住武松问道“你那里去?”武松答道:“恩相在上,夫人宅眷在此饮宴,小人理合回避。”张都监大笑道“差了,我敬你是个义士,特地请将你来一处饮酒,如自家一般,何故却要回避?”便教坐了。武松道“小人是个囚徒,如何敢与恩相坐地?”张都监道“义士,你如何见外?此间又无外人,便坐不妨。”武松三回五次,谦让告辞,张都监那里肯放,定要武松一处坐地。武松只得唱个无礼喏,远远地斜着身坐下。
武松不但对张都监言谈极为客气,更不敢同他同席而坐。张都监再三要求后,武松才坐下,也是“远远地斜着身坐下”,以表示卑微和恭敬。
由此可见,武松并非李逵那样对谁都粗暴的浑人,而是看人下菜。
对于他的直属上级,尤其可以给武松带来很大利益的上级,他的言谈恭敬,举止卑微。
除此以外,武松对普通人毫不客气,言谈粗鲁,动辄骂人。
说来说去,从小混迹社会底层的武松颇为粗暴,内心也不善。他以己度人,才会将世间之人都想象成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更要命的是,武松极为看重面子。
离开酒店后看到官府榜文,他才知道景阳冈上真的有老虎,走夜路凶多吉少。这种情况下,普通人当然会以性命为重,退回酒店暂住,即便遭受店主人的几句嘲笑也无关紧要。
武松为了维护这点面子,竟然强行走夜路,差点成为虎口之食。
这种要面子的事,武松还做了不少。
如被发配到孟州牢城营的时候,其他犯人都告诫武松要态度卑微的行贿,不然就会被管营相公和差拨两个奸人恶整甚至弄死。
然而,武松此时仍然带着打虎英雄和刑警大队长的气势,不愿意像普通犯人一样自甘卑贱,丢了面子:武松自到单身房里,早有十数个一般的囚徒来看武松,说道“好汉,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若没人情送与他时,端的狼狈!我和你是一般犯罪的人,特地报你知道。岂不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们只怕你初来不省得,通你得知。”武松道“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众囚徒道“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说犹未了,只见一个道“差拨官人来了。”众人都自散了。
武松解了包裹,坐在单身房里,只见那个人走将入来,问道“那个是新到囚徒?”武松道“小人便是。”差拨道“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武松道“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那差拨大怒去了。又有众囚徒走拢来说道“好汉,你和他强了,少间苦也!他如今去和管营相公说了,必然害你性命!”武松道“不怕!随他怎么奈何我,文来文对,武来武对!”
武松这次要面子的举动,险些让他丢了性命。如果不是施恩父子想要借助他对付蒋门神,第二天的一百杀威棒,就可以将武松活活打死或者打残。
归根结底,武松确实难以相处,朋友寥寥无几。宋江、施恩等人是想要利用他,算不上真正的朋友。
除了鲁智深以外,武松最为交好的,恐怕就只有孙二娘、张青这对夫妻了。武松在孟州张都监家和飞云浦先后杀了19人,包括朝廷命官张都监、张团练,还有两个公差,一共是四个公务员。而张都监一家被杀了12人,基本被灭门了。
这个灭门案子放在今天,也是轰动全国甚至全世界,由此武松犯下了弥天大罪:城里闭门三日,家至户到,逐一挨查。五家一连,十家一保,那里不去搜寻。眼见得施管营暗地使钱,不出城里,捉获不着。知府押了文书,委官下该管地面,各乡各保各都各村,尽要排家搜捉,缉捕凶首。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如有人知得武松下落,赴州告报,随文给赏;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发到官,与犯人同罪。遍行邻近州府,一同缉捕。
上面说了,古代犯罪都是连坐,谁敢收留武松肯定会被判死刑。
在这种情况下,孙二娘和张青不惜冒着巨大的危险窝藏武松,还为他找到了长久的安全屋:且说武松在张青家里将息了三五日,打听得事务篾刺一般紧急,纷纷攘攘,有做公人出城来各乡村缉捕。张青知得,只得对武松说道“二哥,不是我怕事不留你安身。如今官司搜捕得紧急,排门挨户,只恐明日有些疏失,必须怨恨我夫妻两个。我却寻个好安身去处与你,在先也曾对你说来,只不知你中心肯去也不?”武松道“我这几日也曾寻思,想这事必然要发,如何在此安得身牢?止有一个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来到这里,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亲戚都没了。今日若得哥哥有这好去处叫武松去,我如何不肯?只不知是那里地面?”
张青道“是青州管下一座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和一个青面兽好汉杨志,在那里打家劫舍,霸着一方落草。青州官军捕盗,不敢正眼觑他。贤弟只除去那里安身立命,方才免得这罪犯。若投别处去,终久要吃拿了。他那里常常有书来取我入伙,我只为恋土难移,不曾去的。我写一封书去,备细说二哥的本事。于我面上,如何不着你入伙。那里去做个头领,谁敢来拿你!”武松道“大哥也说的是。我也有心,恨时辰未到,缘法不能凑巧。今日既是杀了人,事发了,没潜身处,此为最妙。大哥,你便写书与我去,只今日便行。”张青随即取幅纸来,备细写了一封书,把与武松,安排酒食送路。
当年的武松只是涉嫌斗殴期间误伤人命(实际上人也没死),柴进冒险收留他就是很大恩情。
今天孙二娘与张青夫妻俩对武松的恩情,更是无以复加,他们完全是在冒着必死的风险收留武松,真可谓义薄云天。严格来说,他们三人之间没有什么交情,充其量只是吃过一顿饭而已。这对夫妻如此讲义气,将武松当作亲弟弟一样照顾和保护,在整个江湖实属罕见。
那么,武松同孙二娘夫妻的关系亲密,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仔细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超越了普通朋友,武松几乎将他们当作亲哥哥和嫂子看待。
为什么会这样?
这背后或许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武松身上存在一些恋母情结。
恋父和恋母情结是人类天生的感情现象,没什么稀奇的。
现代婚恋中,颇有一些老夫少妻的组合。其中,大多数年轻女子选择年长男性,主要是考虑物质条件,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恋父情结在作祟。
萨沙曾看过一个案例,一位才貌双全、家境殷实的女白领,拒绝很多同龄小伙的追求,选择了一个年长20岁的已婚男人。
这个男人除了成熟稳重、善解人意外,各方面条件并不突出,甚至不如那位女白领。
然而,女白领却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这段感情,不惜背着小三的骂名长达三年之久,还倒贴了不少金钱。没想到,中年男人吃干净了不认账,最终选择回归家庭,将她抛弃。
发现被欺骗了感情后,女白领刺了中年男人一刀,因此入狱。
这个案例让人莫名其妙,为什么美丽、高知又有钱的女白领会鬼迷心窍,痴迷一个其貌不扬的老男人?
犯罪心理专家很快发现了真相,这个女白领有着严重的恋父情节。
她的家境优越,母亲是高收入的名医,但父母在她很小时候就离婚,导致她生命中缺失了父亲的身影。
尽管母亲医术高超、经济宽裕、有一定社会地位,但性格相对懦弱。
女白领从小就缺少男性的保护,特别缺少父爱,使她内心极度渴望父亲般的关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恋父情节。
父亲不可能从天而降,女白领就冒着不伦恋的骂名,在感情上选择了如同父亲一样的老男人。
我们再分析武松,他同样有一定恋母情结。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依靠哥哥武大郎含辛茹苦的将他养大。
懦弱的武大郎勤劳忠厚,对弟弟是很好的,武松由此得到部分父爱。
同上面的女白领一样,武松成长经历中没有母亲的陪伴,也没有体验过母爱。
这使得他潜意识中,非常渴望有个母亲,更渴望得到母爱的温暖。这种深藏于心的情感需求,从武松与嫂子潘金莲最初的交往过程中便可见一斑。面对潘金莲起初的种种勾引,精明的武松竟然误以为是类似母爱的叔嫂之情,这足见他内心对母爱的深切渴望:武松谢了,收拾行李铺盖,有那新制的衣服并前者赏赐的物件,叫个土兵挑了,武松引到哥哥家里。那妇人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堆下笑来。武松先把行李安顿了,分付土兵自回去,当晚就哥嫂家里歇卧。
次日早起,那妇人慌忙起来烧洗面汤,舀漱口水,叫武松洗漱了口面,裹了巾帻,出门去县里画卯。那妇人道“叔叔,画了卯,早些个归来吃饭,休去别处吃。”武松道“便来也。”径去县画了卯,伺候了一早晨,回到家里。那妇人洗手剔甲,齐齐整整,安排下饭食。三口儿共桌儿食。武松是个直性的人,倒无安身之处。吃了饭,那妇人双手捧一盏茶递与武松吃。武松道“教嫂嫂生受,武松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那妇人连声叫道“叔叔却怎地这般见外?自家的骨肉,又不伏侍了别人。便拨一个土兵来使用,这厮上锅上灶地不干净,奴眼里也看不得这等人。”武松道“恁地时,却生受嫂嫂。”
话休絮繁。自从武松搬将家里来,取些银子与武大,教买饼馓茶果,请邻舍吃茶。众邻舍斗分子来与武松人情,武大又安排了回席,都不在话下。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那妇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武松自此只在哥哥家里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卖炊饼。武松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不论归迟归早,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安身不得。那妇人常把些言语来撩拨他,武松是个硬心直汉,却不见怪。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过了一月有馀,看看是十一月天气。
以武松的聪明和心机,本应该看出潘金莲的企图。
可惜,武松一厢情愿把潘金莲当作亲嫂子,以为她的种种举动只是出于关怀之情。在长达一个多月时间内,武松竟然在一个多月没有看出这些勾引。
为啥?
武松颇为享受这段时光,他得到了类似于一种近乎母爱的女性关爱,这是他前所没有的体验。
不过,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绝对不会做苟且之事。
当他发现了潘金莲真实意图后,心中的美好女性形象破裂,立即同她势不两立: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有趣的是,稍后在孙二娘身上,武松又感觉到了母性的关爱。
书中描述了孙二娘用尽心思帮助武松逃亡:只见母夜叉孙二娘指着张青说道“你如何便只这等叫叔叔去?前面定吃人捉了!”武松道“阿嫂,你且说我怎地去不得?如何便吃人捉了?”孙二娘道“阿叔,如今官司遍处都有了文书,出三千贯信赏钱,画影图形,明写乡贯年甲,到处张挂。阿叔脸上见今明明地两行金印,走到前路,须赖不过。”张青道“脸上贴了两个膏药便了。”孙二娘笑道“天下只有你乖,你说这痴话!这个如何瞒得过做公的。我却有个道理,只怕叔叔依不得。”武松道“我既要逃灾避难,如何依不得?”孙二娘大笑道“我说出来,阿叔却不要嗔怪。”武松道“阿嫂,但说的便依。”
孙二娘道“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把来做了几日馒头馅。却留得他一个铁戒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繐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这刀如常半夜里鸣啸的响。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张青拍手道“二嫂说得是。我倒忘了这一着。”
孙二娘虽然生得五大三粗,是个像男人一样的壮妇,却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
她精心的帮助武松逃亡,甚至细致入微地策划了他伪装成头陀的每一个细节。
这种长期的无私守护与关怀,让武松感受到如母亲般的温暖,使得他们的关系如此亲近。归根结底,尽管孙二娘和张青这对夫妻,是杀人卖肉开黑店的歹徒,对武松却是极好的。
此外,上面说了武松是个敏感又骄傲的人,难以同阶层比他高的人和睦相处。
然而,武松和孙二娘张青夫妻,属于同一阶层,都是社会边缘人群,又有出众的能力。他们之间不会互相歧视,反而比较欣赏钦佩,才能够相处融洽。
除此以外,武松和孙二娘的性格也相当接近,都是刚猛泼辣、敢作敢当的硬汉(硬妇),自然比较投缘。
由此,武松将张青视为亲哥哥,将孙二娘视为亲嫂子,他们都可以不惜性命互相保护。
电视剧中生动地演绎了他们的关系,面对从天而降的致命陷阱,孙二娘毅然推开武松,自己则被活活砸死。对此,武松痛苦万分,彻底陷入狂暴状态,不顾一切的乱杀方腊士兵。
人在生死关头,是不可能演戏的,孙二娘真的将武松当作亲弟弟来保护。其实,就算是亲哥哥亲嫂子也未必能够做出如此牺牲,武松又怎能不与这对夫妻情同手足?
后来,武松在六和寺出家,除了自身断臂残疾以外,更因为孙二娘和张青夫妻俩的战死而心如死灰。
这对夫妻死后,武松在人世间再无一个亲人,心灰意冷之下,才会选择放弃红尘生活。
赵翼:一人知己足平生!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