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8.5亿血亏票房惨案!于冬坦言,低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2倍效应

《蛟龙行动》的票房失利确实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关注点。根据公开数据,这部电影最终票房仅为约3.5亿人民币,与预期的8.5亿人民币相去甚远,造成了巨大的票房亏损。
关于于冬(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坦言低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现象,这更多是一种市场分析和后续反思的表述。实际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上映时,其票房成绩远超预期,最终突破5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四高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精良的制作、独特的创意以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于冬在反思市场时,可能会提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案例,以此来分析市场趋势和观众口味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他直接低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而是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预测和电影制作的建议和反思。
总的来说,《蛟龙行动》的票房失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环境、电影制作、宣传策略等多个方面。而于冬的反思,更多是一种对市场趋势的总结和对未来电影制作的指导。

相关阅读延伸:《蛟龙行动》8.5亿血亏票房大惨案!于冬坦言低估哪吒2

十亿砸进海里,连水花都没溅起来。

《蛟龙行动》的票房惨到让影院经理连夜把海报换成《哪吒2》——同档期158亿和3.93亿的对比,比潜艇声呐还刺耳。

观众用脚投票,把“国产军事大片”四个大字直接踹进马里亚纳海沟。

这片子到底烂在哪?

先说最离谱的:潜艇里吹口琴。

导演可能把《加勒比海盗》和《海底两万里》混成了同一部片,静音潜航的规矩被口琴声直接破功。

更魔幻的是核潜艇大战外星潜航器,这脑洞大到连科幻迷都嫌扯——毕竟《流浪地球》至少还知道给木星点科学依据。

演员阵容看着唬人,结果王俊凯的戏份像PPT,张涵予的硬汉人设靠吼,最惨的是蒋璐霞。149天拍摄换来5分钟镜头,女特种兵沦为背景板,连句完整台词都没有。

观众买票不是来看“明星找不同”的。

博纳这次犯了所有能犯的错:定档最晚,宣传像挤牙膏;撤档重映改剧情,把外星改成雇佣兵,结果新版三天票房1461万——都不够潜艇模型烧一天的油钱。

于冬那句“绝不撤档”现在成了行业笑梗,网友神评:“建议把退票政策改成退记忆。

其实观众早变了。

以前看主旋律是“吴京+坦克=必看”,现在得“故事+情感=值回票价”。

《长津湖》能爆是因为把英雄拍成了人,《蛟龙行动》却把军人拍成了工具。

当00后开始吐槽“这潜艇战术连《战舰世界》玩家都看不下去”,就知道老套路彻底失灵。

看看同期怎么玩的:《唐探1900》靠喜剧+悬疑抢走合家欢,《熊出没》用十年IP稳住基本盘,连《封神2》都知道给妲己加人性挣扎。

市场早就不是“砸钱=爆款”的年代了,十亿成本里哪怕拿十分之一打磨剧本,都不至于让潜艇变笑话。

最扎心的是影院数据:这片子黄金场次上座率不到12%,而隔壁《哪吒2》凌晨场都满座。

有院线经理爆料,现在排《蛟龙行动》纯粹因为“合同签了,不然早下映了”。

观众现在精得很,预告片里出现“外星潜航器”这种词,直接避雷。

说到底,不是观众不爱国,是讨厌被当傻子。

当军事顾问成了摆设,当女特种兵成了挂件,当潜艇战变成玄幻片,十亿投资就成了打水漂的学费。

下次再拍深海大片,建议导演先玩十遍《潜艇模拟器》,至少知道静音有多重要。

发布于 2025-10-05 04:12
收藏
1
上一篇:最长寿国产游戏传奇,三大绝技铸就14年辉煌,笑傲江湖熬过无数佳作 下一篇:损管训练砺锋芒,高压突击铸潜艇兵,揭秘潜艇兵锻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