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绘于明代的古画
不仅是唐伯虎晚年的山水杰作
更是“穿越级”的庐山游览手册
国庆假期第二天
跟着这幅古画,一起游庐山!
穿越到明代
跟着唐伯虎一起游庐山
这幅《匡庐图》可不是
凭空想象的庐山风景
而是我们颇为熟悉的明代画家唐伯虎
亲自游玩庐山后
凭记忆还原的“明代庐山实景图鉴”
唐寅(1470-1524),字伯虎,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
正德甲戌年(1514年)
唐伯虎受好友黄云邀约登临庐山
黄云还特意为他定制庐山深度游路线
包括五老峰、三峡桥等庐山名胜
统统都打卡了一遍
游玩回家后
唐伯虎画下了这幅山水杰作
△观众在参观唐寅《匡庐图》
先看画中最显眼的“核心打卡点”
前景那座横跨深涧的石桥
桥身用浓墨勾勒出石拱的厚重感
桥上有
一名骑着蹇驴的老者和一名书童
(注释:蹇驴指跛蹇驽弱的驴子,后衍生为比喻驽钝之人或处境困顿者。)
△唐寅《匡庐图》(局部)
这座桥,古称三峡桥
就是如今庐山仍在的“观音桥”
它从北宋走来
经历千年,拱券至今没有大修过
△左为唐寅《匡庐图》(局部),右为如今庐山的观音桥。
再往画中景看“第二打卡点”
云雾缭绕间露出的嶙峋岩壁
岩石纹理层层渲染
画面层次感直接拉满
最后眺望一下“远景打卡点”
那座直插云端、陡峭挺拔的山峰
正是五老峰的缩影
画中飞瀑从峰顶倾泻而下
隐入云间,两侧染出远山,与之呼应
△左为唐寅《匡庐图》(局部),右为庐山现在的五老峰。
国庆假期
不妨带上《匡庐图》高清图
对照画中角度拍照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