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小伙伴留言问小农:水果的种子大多长在果实的里面,例如桃子、西瓜、苹果,种子都在果肉里面,但为什么草莓的种子长在果实的外面呢?
这还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草莓。
草莓
多数人认为我们吃的草莓是植物的果实,而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严谨。我们所吃的“草莓”是由花托发育后膨大形成的“假果”。顾名思义,“假果”里面自然是没有种子的。
草莓的种子在哪里?
草莓的花比较特别,它的花托鼓鼓的,像一个倒扣的绿色小碗,而在它的花托上长着许多细密的雌蕊和雄蕊。雄蕊把花粉传递给雌蕊后,雌蕊下面的子房会发育成一粒一粒的小颗粒,被称为“瘦果”。
草莓外面的那些“小点”如果你能将它扣下来,一个个地掰开来看的话,会发现每一个“小点”里面都有一粒种子。
这就是草莓种子。
草莓表面的小颗粒是瘦果,内部包含的才是草莓的种子。我们食用的草莓红肉不能算是果实,应该算是花托。
草莓娇嫩脆弱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没有坚硬外壳的它们,究竟是如何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果实
果实是植物进化的结果,在出现果实之前,植物的种子是直接暴露在外面的,这样的植物叫裸子植物。松树就是典型的裸子植物,松子就是松树的种子。
随着植物的进化,出现了果实,有果实包裹在种子外面的植物叫被子植物,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和帮助传播的作用。
草莓就是被子植物中的一种。
野草莓
早在公元一世纪时,罗马诗人就在诗中提及草莓,当时草莓只是普通的观赏植物。野生草莓个头只有蓝莓般大小、缺乏风味,跟现在的草莓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它红彤彤的卖相十分抢眼,总能吸引来许多动物“尝鲜”。
草莓难以消化的种子,在动物肠道的帮助下,传播的更远。
在短短的四百多年间,备受人们喜爱的草莓家族逐渐发展壮大,品种越来越丰富,至今为止,已演变出2000多种。
看似弱不禁风,却成了不少人的心头爱。曾经为了生存,依靠“美貌”来吸引小动物,如今又因为色香味俱全,成为了植物界的生存小能手。
这样的草莓,您喜欢吗?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