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一代宗师阿苏拉则,传承毕摩文化的璀璨明珠

阿苏拉则(Asula Zhe),彝族,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毕摩(Bimo),被誉为“一代毕摩宗师”。毕摩是彝族祭司、知识分子和医生的合称,在彝族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负责宗教仪式、占卜、祭祀、解梦、书写(使用彝文)以及医疗等活动。
关于阿苏拉则,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可能有限,尤其是在缺乏文字记录或记录不系统的古代,但他在彝族民间传说和毕摩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常他被尊奉为毕摩的祖师爷或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事迹和智慧被后世毕摩广泛传颂。
以下是一些关于阿苏拉则的普遍认知和传说中可能包含的元素:
1. "宗教与祭祀权威":作为一代宗师,他精通各种毕摩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能够与神灵沟通,主持重要的宗教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宇宙和谐。 2. "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者":毕摩是知识的守护者。阿苏拉则被认为拥有渊博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医药、文学、艺术等,并且是这些知识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 3. "彝文的使用与发展":毕摩使用彝文(彝文是彝族独特的文字系统)记录经文、史诗、历史和知识。阿苏拉则可能被认为在彝文的使用

相关阅读延伸:彝族一代毕摩宗师—阿苏拉则

彝族一代毕摩宗师—阿苏拉则


南宋淳西二年,阿苏拉者出生于卑水河畔的吉特合俄寨(今美姑县龙门乡境内),据彝经记载和民间传说,拉者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三岁立志,五岁学艺,八岁出师,九岁纳徒。青年时期游毕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搜集了大量的彝文经书资料,回到家乡后,居住在比尔岩洞(今美姑县瓦古乡境内),潜心从事彝文经书文献的整理,规范和编纂工作。为传承和发展彝族毕摩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拉者留下来的经书文献为后人请神送鬼、抗击强暴、歌功颂德、祭奠祖先时所念诵,深受彝族人民崇拜,堪称彝族历史上的一代伟大的毕摩宗师。

在民间,关于阿苏拉者的传说故事相当多,尤其是拉者编纂经书的故事、斗法的故事、降龙伏虎的故事和他仙逝的故事,都带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据说,阿苏拉者远近闻名后,与当时的著名大师阿格说祖、阿克俄伙一起受官方到成都应试。官方将三人放入蒸笼,用蒸活人的办法来比较三人法术的高低,结果拉者变为冰人而获得金“吾吐”奖,而阿格说祖和阿克俄伙分别获得银“吾吐”奖和铜“吾吐”奖。阿苏拉者名声大振,第二年又被官方推荐参加印度、尼泊尔每十年举行一次斗法大赛,拉者不负众望,力败群雄,获得了最高奖励———法铃(此法铃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美姑县文管所)。尽管法铃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的洗礼,但法铃上的猛虎雄鹰、鹿、鱼和神仗等多种浓郁彝族风格的雕刻镂镶仍然清晰可见。

在彝民族灿烂的毕摩文化长河中,阿苏拉者最大的功绩是对彝文经书的整理、规范和编纂,增补了相当数量的咒经。拉者仙逝时,都将经书、法具分别传给了各派子孙,并袭用至今。1958年国家搜集民间文物时,在瓦古乡发现了阿苏拉者的“藏经楼”。据推测该楼大约建于600多年前,其屋基是用1.5米高的石条砌成,整个屋子呈雕楼形,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在楼上有一口大木箱,箱内珍藏有拉者的〈经书〉和一对阴阳“吾吐”。到了民改时期,藏经楼被毁,〈经书〉失散,阴阳“吾吐”被群众送入山洞供奉,后来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中央民族文化宫收藏。

在美姑,不仅阿苏拉者神乎其神的传说故事很多,而且阿苏拉者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很多。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崇拜者慕名而来拜祀求祈。在龙门乡吉特合俄,有闻名遐迩的拉者水井、拉者屋基、拉者牧马场和拉者之子格处的墓地。在九口乡有拉者作毕时咒人用过的烧石。在瓦古乡有拉者“藏经楼”的遗址和拉者住过的岩洞。在毕古纳龙还有拉者父女逃离阿维土司家,拉者在路上施展法力将神扇插入地上,地面流出一眼泉水而形成今日的纳龙湖。


发布于 2025-09-30 03:13
收藏
1
上一篇:四川袖珍县城,美女如云,揭秘这神秘之地你可知晓? 下一篇:星回闪耀,戏剧盛宴,2024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